鄭國改革家公孫僑
公孫僑 (?~公元前522年),春秋后期鄭國(今河南新鄭市)人。鄭國國君的宗室子弟,父親子國是鄭國大臣。他以公孫為氏,名僑,字子產,所以史書中有時稱他為公孫僑。他另外還有一個字叫作子美。
子產出生在貴族家庭里,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政治上因而顯得早熟。在他差不多還是個孩子的時候,父親子國率軍伐蔡取得了勝利,朝廷內外歡欣鼓舞,惟獨子產憂心忡忡。在他看來,鄭國依靠晉國,而蔡國的背后則是強大的楚國,鄭國攻打蔡國,楚國決不會善罷甘休。如果楚國興師問罪,我們最終只能屈從,這樣又要得罪晉人,鄭國從此還有個好嗎?他把這些想法講了出來,立即招來父親的一頓訓斥。后來的形勢發展不幸被子產所言中,人們不得不佩服他的先見之明。
外患稍微緩解,內憂就又出來了。周靈王九年(公元前563年)冬天的一個早晨,司氏等五家貴族聯合起來發動政變,殺死執政大夫子駟和司馬子國等人,并把鄭簡公劫持到北宮。子駟的兒子匆忙出擊,無功而返,回家一看,奴隸逃走了許多,器物也被劫掠一空。子產則非常鎮靜。他派人嚴守家門,看好府庫,然后集合家兵,列隊而出。在收起父親的尸體之后,才向北宮發起進攻,叛亂很快被平息下來。處變不驚,子產再次贏得廣泛的贊揚。
周靈王十八年 (公元前554年),鄭國政壇上又一次內訌之后,子產被任命為卿,他的仕宦生涯從此開始。在此后的十余年間,他處理了內政外交上的許多棘手問題,表現出了非凡的政治才能。周景王二年 (公元前543年),鄭國再次發生內亂。在錯綜復雜的矛盾當中,子產被推到了執政的位置上。這執政大夫一職,后世的宰相大體與之相當。子產在這個位置上一干就是22年,直到去世為止。在這期間,子產注意刷新政治,調和矛盾,采取靈活的外交政策,使鄭國基本擺脫了內外交困的境地。
子產執政后,立即推行了 “田有封恤,廬井有伍” 的政策,旨在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遇到了強大的阻力。眾人傳唱到: “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疇而伍之,孰殺子產,吾其與之!” 然而一段時間過后,人們卻又傳誦道: “我有子弟,子產誨之; 我有田疇,子產殖之; 子產而死,誰其嗣之?” 改革顯然已被社會所理解和接受。在此基礎上,子產又“作丘賦”,推出了賦稅制度的改革。這項改革也不輕松,起初也是罵聲不絕,子產對此一笑置之。他的信念是: “茍利社稷,死生以之。”個人受點委屈算不了什么。這兩項改革的成功,大大增強了鄭國的國力,此后在與宋、陳、許等國家的爭戰中,鄭國時常獲勝,使人不得不正視鄭國的存在。
“鑄刑鼎”是子產改革的又一重要舉措。在這之前,中國很早就有刑典存在,但它們是不公開的。這些刑典由奴隸主貴族中的極少數人掌握著。這種做法的理由是:“刑不可知,而威不可測”;“民知有辟,則不忌于上”,刑典決不能向社會公開。子產鑄刑鼎,就是把鄭國的刑律鑄刻于大鼎上公布于眾。這種做法自然又招致守舊人士的非議,但子產的回答理直氣壯:“吾以救世也。”后來各國競相效法,刑律公開遂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
新鄭市陘山頂子產墓
不毀鄉校的故事頗能反映子產的政治思想。鄉校是國人議論政治的地方。子產不斷推出改革舉措,招來許多非議,鄉校里面批評聲不斷。一位叫然明的官員急了,嚷嚷要毀掉鄉校。子產嚴肅地指出: 干嗎非要毀掉不可?大家贊成的,我們照著去做; 大家反對的,我們改掉就是了,“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堵上別人的嘴巴,不讓人家講話,就像堵塞河流一樣,“大決所犯,傷人必多”,不如有意識地加以疏導,給人們留一個宣泄的渠道。一番話說得然明口服心服,鄉校由此保存下來。
子產思想開明,用人堅持“擇能而使之”的原則。裨湛足智多謀,公孫揮熟悉外事,馮簡子堅毅果斷,子太叔溫文爾雅,知識淵博: 子產就每個人的特長而加以任用,各人因此都能把自己的才能發揮出來。子產執政期間,鄭國朝政井然有序,內訌現象大大減少,這與用人得當是分不開的。
子產的外交成就更是有口皆碑的,史書在這方面的記載也特別多。周靈王二十一 (公元前551年),晉國派使者來責令鄭國前去朝貢,子產承擔了接待任務。在歷數了簡公即位以來的頻繁朝貢之后,子產嚴肅地指出: 不要逼人太甚了,如果硬把我們推到楚國一邊,那就不是我們的責任了。子產義正辭嚴,綿里藏針,硬是把朝貢要求給頂了回去。周景王十六年 (公元前529年),晉國召集中原各國在平丘會盟,執政大夫子產陪同鄭定公參加了會議。就在即將盟誓的時候,子產突然提出削減鄭國貢額問題。他說: 過去周天子班貢,依據的原則是爵位的高低,“列尊貢重,周之制也”。鄭國位列男爵,現在卻承擔著公侯一級的貢賦,這太不合理了。晉人對于突然插入的這個議題非常惱火,爭論從上午持續到黃昏,最終在子產面前不得不讓了步。要知道,子產這樣做是冒著很大危險的,宗主國把小國大夫乃至君主抓起來是常有的事情。人們都在替子產捏著一把汗。從行的子太叔埋怨說: 您太冒失了,如果晉國加以討伐,怎么辦?子產回答說: 晉國政出多門,沒有功夫去動真格。況且不爭就要受人欺凌,那我們成了一個什么樣的國家?子產就是這樣,不亢不卑,瞅準時機發起進攻,盡力為自己的國家爭取利益。
春秋晚年,舊的宗教神學世界觀體系正在崩潰之中,思想領域里變革劇烈。子產及時吸收進步成果,從而在思想界也站得很高。他講過一句非常有名的話: “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將天道與人道分開來看的提法,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徹底否定了天神主宰一切的地位,對中國古代思想史的發展影響很大。
子產不愧為一個偉大的政治家。他有思想,有實踐,勇于革新,積極進取,從而贏得了世人廣泛愛戴。思想巨人孔子聽到子產去世的消息后,痛哭流涕,連聲嘆息道: “古之遺愛也。”就是在今天看來,子產也是一個值得充分肯定的歷史人物。
上一篇:道家學派的奠基人莊周
下一篇:釀酒始祖杜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