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士教育的馬蹄聲
騎士制度是西歐中世紀世俗封建主階級的一種特定的制度。關于騎士制度的含義,有的學者認為:“騎士制度含有三種因素,即戰爭、宗教、俠義。”騎士所應具有的品質,首先是軍人的勇敢,其次是信徒的忠誠;然后是世人的謙遜。這就是所謂的騎士精神。
在騎士制度和騎士精神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套較為固定的形式化的騎士教育。整個騎士教育分為三個階段,即侍童階段、侍衛階段和騎士階段。
侍童階段從七、八歲到十四五歲。各級封建主把這一年齡時期的男孩子,主要是次子以下的男孩子送到高一級的封建主的莊園里受教育。這時的兒童主要是服侍女主人,在履行對女主人的種種義務過程中,在應對進退之中,學習上流社會的各種禮儀,學習弈棋、彈琴、唱歌、識字、吟詩等等。還要受宗教教育,養成對教會的忠誠,對教義的虔信。最為重要的是體育,體育有騎術、賽跑、角力等等,這是作為一個騎士的基本功。在整個學習、生活過程中,還要養成侍童作為一個騎士所應有的俠義精神及重視榮譽的品質。
侍衛階段從十四五歲到二十一歲。這一時期,侍童成為男主人的侍衛。其主要任務是侍候男主人。照顧男主人的一切生活起居,要為男主人鋪床、疊被、穿衣、準備武器、養馬,最重要的是發生戰爭或械斗時,跟隨主人一起出征,隨時侍應在主人的左右,供應主人在作戰時所需的槍矛、盔甲、旌旗等等,在主人危難之時,要舍身護衛主人脫險。平時則要練習武藝和戰術,勤練騎術,嫻熟地使用各種戰斗用的槍盾,侍衛之間經常在比武場通過比武鍛煉作戰能力。侍衛這時還要學會討好貴婦人,以自己的俠義博得貴婦人的歡心。
侍衛到21歲,經過舉行特定的儀式,正式成為騎士。先是舉行宗教儀式,然后經過齋戒、懺悔、領圣餐、宣誓等儀式。宣誓的內容是:保衛教會,保護婦女和貧弱,保衛國家,直至流完最后一滴血。
騎士教育主要培養封建主子弟勇敢、忠誠、服從、貞潔、慷慨等等品質,其中包含了濃厚的封建等級制的特點和封建性的道德觀念。對騎士的首要要求就是精湛的武藝和俠義的氣概,不重視文化知識的學習,大多數的武士除了所謂上層社會的禮節、儀式之外,在其“文雅”的舉止,“俠肝義膽”的背后,包含著一個空虛、無知的靈魂。騎士階層流行狩獵、比武,實際上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寄生蟲”。尤其是在騎士教育發展到后期,騎士們大多目不識丁,人們諷刺騎士教育充滿了“馬蹄聲”。
上一篇:馬雅可夫斯基之死
下一篇:騙人的“國才式鍋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