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以身殉職
瑪麗·居里(Marie Curie,1867—1934),世稱居里夫人,原名馬麗·斯可羅多夫斯卡(Marie Skldowska)。生于波蘭華沙一個知識分子的家庭。中學畢業后曾任教師。1891年,她不堪沙俄侵略者的壓迫,到巴黎大學讀書。曾獲物理碩士學位和數學碩士學位。1895年她與皮埃爾·居里結婚,共同研究放射現象。居里夫婦經過長期研究,于1897年7月,以瀝青鈾礦中發現一種新的放射性化學元素——釙。同年12月,他們又發現鐳。1902年,居里夫婦從數噸瀝青鈾礦中提煉出1/10克氯化鐳。1903年,居里夫婦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06年,她的丈夫去世后,居里夫人繼續從事她的丈夫尚未完成的科學研究項目,并擔任巴黎大學教授。
當時人們發現放射性元素鐳,既可殺傷人的細胞,給人們的健康帶來危害,同時又可治療毒瘤和癌腫。許多科學家向她尋求制造鐳的方法,居里夫人無私地告訴他們,推動用化學療法來醫治癌癥和腫瘤。1910年又分析出純鐳元素,并測定出它的各種物理化學性質。后來,居里夫人又測定出氡等許多元素的半衰期,整理出放射元素蛻變的系統關系。1911年,居里夫人又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914年,她成為索邦大學的首位女教授并任鐳研究所所長。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居里夫人參加戰地醫療隊。她的X光汽車隊走遍法國、比利時、意大利等國,為一百多萬官兵治病。
戰爭結束后,她為在自己的家鄉建立鐳研究所而奔走。為此,她曾于1921年和1929年兩度赴美國,從美國得到兩克鐳。當華沙鐳研究所舉行典基禮時,她隨波蘭總統之后,放下第二塊磚,華沙市長放第三塊磚。
她年老還一邊堅持科學實驗,一邊熱心地培養年輕的科學工作者。她的女兒和女婿后來都成為世界上的著名科學家和諾貝爾獎獲得者。
由于長期從事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工作,加上當時的放射設備甚差,嚴重地損害了她的身體,于1934年7月4日病逝。人們遵照她的遺言,將她與她的丈夫合葬,并在她的棺木上撒一把波蘭的泥土,表示她永遠和祖國在一起。
瑪麗·居里的一生告訴我們:第一,科學研究是一項艱苦而崇高的事業。為了某項科學研究(如放射性物質的提取及其運用),居里夫婦付出了畢生的精力,甚至獻身。第二,科學雖無國界,但作為科學家應該是一個愛國主義者,竭盡全力使自己的祖國建設得更強大。
上一篇:將領畏敵兵敗如山倒
下一篇:崇僧佞佛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