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八仙山大佛·丹霞洞
位于屏山縣城西北45公里的龍華區(qū)境內(nèi)。海拔891米,大佛聳立在八仙山千仞絕壁之上,故得名,屬全國十大立佛之一。建于何年,無史籍可考。根據(jù)大佛建造風格,可能屬明代建筑。八仙山大佛是鑿在八仙山北壁山巒巖石上的一尊阿彌陀佛像,高32米,著披肩式長衣。左手橫放胸前,作合十姿態(tài),右手下垂。整個大佛比例勻稱,造型生動。丹霞洞鑿在大佛右面峭壁上,為道教圣地。由玉皇洞、老君洞、燃燈古佛洞、三皇洞、川祖洞、三霄洞、十二元覺洞、送子洞八個洞室組成,系清代仿木結(jié)構(gòu)建筑風格。洞為平頂開間,洞外加仿木結(jié)構(gòu)建筑。洞室內(nèi)有柱、枋、匾額、對聯(lián)、神龕等。
〔現(xiàn)代散文〕 西出屏山縣城,我們驅(qū)車去龍華鎮(zhèn),探訪八仙山大佛。
不到兩小時,龍華鎮(zhèn)到了。這里原來是龍華古寺,幾經(jīng)滄桑,除了正殿還保存著舊時的殿頂,其余建筑都看不出原樣了。雨還在下,龍華一整天都籠罩在雨霧中,我真耽心明天上不了八仙山。下午我們走訪了鎮(zhèn)上的幾位老人,想了解一些八仙山大佛的歷史,但得到的材料多半是些民間傳說,有關(guān)大佛的開鑿年代不曾尋到一點,倒是和大佛同在一處的道家丹霞洞為人們所熟悉。大佛究竟是什么樣?想見大佛的心情更迫切了。
第二天,天還沒有亮,我們出鎮(zhèn)西,一過涼橋就上了去八仙山的石梯路。碧藍的天空潔凈如洗,八仙山靜靜的裸露在我們的眼前。今天正好是農(nóng)歷正月十五。半小時后,我們到達半山腰,過了二道觀音壁,這時天邊已被染紅,回望龍華古鎮(zhèn),橫臥在大小龍溪間;遠處峰巒疊翠,晨煙蒸騰著托出一輪紅日。觀此勝景,不得不讓人相信此地山中必藏佛。
進了山門,正坐下歇氣,聽前面?zhèn)鱽硪魂嚿礁?,抬頭一看,見兩個老太婆拄著拐仗從山上下來,剛好也在這里休息。他們自稱是佛門居士,每月初一和十五上八仙山進香,齋戒一日,不食滴水。她們說:“你們該農(nóng)歷六月十五或十九來,十五趕廟會,十九是觀音菩薩的生日,那幾天,朝山的人成千上萬,有從云南和貴州來的香客,那才熱鬧呢?!?/p>
和兩位居士分手,再行不到10分鐘,過洗手觀音龕,轉(zhuǎn)上一石階,陡然兩壁倚峙,突兀在眼前,東南壁大佛聳立,西北壁丹霞洞室林列,一壁為佛,一壁為道,好一塊佛道共頂一天之奇地。眼前的大佛,就是被稱為我國十大立佛之一的八仙山大佛,大佛體形豐滿,兩耳肥大垂肩,面帶微笑,是一尊阿彌陀佛半浮雕造像??吹贸鱿ドw以下還沒有完工,多處留有開鑿時的毛坯痕跡。旁壁的丹霞洞系道家所建等。在丹霞洞旁的一座簡易屋篷里,我們見到了幾位老人,一聽說我們想打聽大佛的歷史,便和我們聊開了。他們有的認為大佛的開鑿時間是在清代,有的說在明代,還有的說是在唐代,但誰也拿不出證據(jù)。唯一能夠證實的是大佛在道家開鑿丹霞洞前就存在了,丹霞洞前有一副對聯(lián): “石壁宏開天自當年儲佛地,道源一貫人從此地仰神功”。署名“道光辛丑歲輪林院出身知敘州府事張昌政”。清道光辛丑為1841年,距今不過151年,丹霞洞開鑿可謂不遠。從洞室內(nèi)其它匾額和對聯(lián)上,再也找不到一點和大佛有關(guān)的文字。
望著那飽經(jīng)風雨沖刷的大佛,真弄不明白是什么原因讓它中斷了記憶,脫開了時代,脫開了歷史,深藏在山里。據(jù)鎮(zhèn)上的老人講,原來龍華有大小寺廟40多座,另傳有“龍華盛會”之說,可想當時香火甚旺。鎮(zhèn)上還有不少少男少女終身守素齋,在家信佛的居士就更普遍了。龍華的寺廟以鎮(zhèn)上的龍華寺最著名,原寺前一牌坊題有“龍華古跡”四字,不會沒有歷史淵源。聽說前不久在龍華寺旁的禹帝宮內(nèi)發(fā)現(xiàn)了一尊石刻雕像,雕像體型豐腴,服飾華美富麗。據(jù)省文物單位的專家鑒定,就其形制和風格看,雕刻時間當在晚唐或五代。如果言中,當時龍華的社會經(jīng)濟和文化一定比較活躍,再聯(lián)系到晚唐以后川南各地開鑿大佛和石窟的風氣,可推測八仙大佛的開鑿時間不會晚于宋代。
不覺天色漸晚。吃了老人們的素齋,我們便匆匆下山,去趕龍華鎮(zhèn)上的元宵鬧火龍了。
(陳 維)
〔民間文學〕 相傳,在明朝以前,八仙山是一個王道士的隱居修行處。這里水甜樹茂,巖崖壁陡,人跡罕至。王道士在這里修煉時,巧遇狐仙,兩情依依,結(jié)為佳偶。王道士與狐仙聯(lián)姻后,為了把這里打扮得更美,便動手在這紅砂石懸?guī)r壁鑿刻佛像洞室。先后建造了八個洞室,號稱“八仙”。因這里巖石赤紅,紅光閃閃,總稱“丹霞洞”。這些洞室都鑿刻在山頂?shù)膸r壁上,洞口外加木結(jié)構(gòu)建筑,洞內(nèi)堂皇,雕刻精細,氣勢恢宏,形象生動,所以,洞成則轟動遠近。前來敬香、朝拜、觀光者絡(luò)驛不絕,一年四季都很興旺。
道教建造的丹霞洞,引起了佛家的不滿,他們商量,你們行,我們還更行呢。他們積極籌措銀兩,遍請良匠,計劃在丹霞洞的右上方雕塑一個有百尺的大佛阿彌陀佛大佛神像,并請來最好的高手設(shè)計,大佛體態(tài)莊重,形象豐滿,身披袈裟,聳立于云天赤壁之上。他們不僅這樣籌劃了,而且很快就付諸施行之中。
雕刻佛像,不僅要求組織者要虔誠,而工匠們也要一心向佛,齋戒沐浴,排除雜念,不然,所雕刻的神像不僅不會靈驗,說不定還會鬧出事故來。
鑿雕佛像的工程開始了,工匠們心無雜念,謹小慎微,目不斜視,一片叮噹聲響遍山間,工程進展很快,也很順利。佛教徒雕塑阿彌陀佛神像,可把那狐仙急壞了:“這大佛鑿成,豈不壓倒我丹霞洞?那還了得?”狐仙想呀想呀,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破壞這雕塑大佛的工程。她先以金錢相誘惑,砌上一堆亂石,吹吹仙氣,一下變成好大一堆金光閃閃的金錠。可工匠見了,直念“阿彌陀佛”,說:“不該我們得的財不能要?!弊詣影堰@些金錢埋在亂石中,不予理睬,仍然埋頭鑿佛不止。
狐仙一計不成,又施二計。心想:“錢財不能動其心,美色可以毀其志?!庇谑菗u身一變,變成一個美貌的商婦,手提糕點,水果到工地叫賣,工匠們起先不理不睬,有肚饑者,公平買賣,將銀購物,有的還與商婦訕幾句。
狐仙看有門,又變個形態(tài)豐滿的農(nóng)婦,手提野味山雞,咸蛋鹵肉叫賣。塑佛者本應(yīng)吃素齋,但經(jīng)不住這香味的誘惑,悄悄買了一些來偷著吃。狐仙大為高興,又變成一個美貌村姑,虔誠佛子,向工匠們送來佳肴果品,并賣盡風情,進行挑逗。工匠們自持不住色思亂了。這使得整個雕刻大佛工程大大滯緩下來,有的還在大佛頭上灑尿。這下可觸怒了大佛,將身一罷,工匠們紛紛墜巖而去。所以至今大佛下半身只有一個輪廓,雙足還隱匿在草蔓之中。
(李力 整理)
上一篇:描寫《屈原故里》的詩詞與文章
下一篇:描寫《平岡積雪》的詩詞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