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宗朱由檢
一
明天啟七年(1627)八月二十二日下午,大明帝國的第十五位君主,年僅23歲的朱由校臥病兩個月后 “駕崩” 了。人們看到,一隊儀仗由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涂文輔帶領出了宮門直奔信王府。不多時,便擁簇著17歲的信王朱由檢在一片暮色中踏進了紫禁城。
宮中有些混亂。太監(jiān)們將信王帶到乾清門寬大的迴廊里,悄悄退去。只有從信王府跟去的太監(jiān)徐應元、曹化淳等人陪在信王身旁。信王默默地坐著,袖子里攥著妻子周妃匆忙中塞給他的幾塊麥餅。想起周妃驚慌不安的眼神,信王不禁打了個冷戰(zhàn)。他覺得這座古老宮殿的巨大陰影里隱藏著某種危險。
朱由檢對天命的降臨是有些思想準備的。他的父親雖然生了5個兒子,但長大成人的只有由校和他兩個。由校嬪妃成群,卻無子嗣。朝野上下皆傳說由校的張皇后曾經懷孕,被由校的奶媽客氏給弄掉了。這樣,皇位的唯一繼承人就是由檢了。由校這次病是從六月份開始的,長期荒唐的生活使年輕的由校虛弱不堪,病倒之后便日漸困頓,漸至不起。八月十一日,由校召見了由檢。拉著弟弟的手,由校說:“我弟弟將來要成為堯舜一樣的君主?!辈⒁笥蓹z好好照顧他的賢惠的嫂子張皇后。明朝有立儲的慣例,在沒有儲君的情況下則遵循兄終弟及的原則,皇位的授受往往依照君主的臨終遺囑,偶爾皇帝突然病故,沒有遺囑,顧命大臣也會按這個原則辦事,由檢繼承皇位是順理成章的。
年輕的信王擔心的是當時實際掌握帝國最高權力的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魏忠賢的態(tài)度。近日來,京師流傳著魏公公將要篡位的謠言。提起由校時期的政治,誰也不能忽視太監(jiān)魏忠賢和客魏政治集團。
對客魏集團崛起感到不安的是被稱為東林黨的那部分官僚。楊漣、左光斗等人連篇累牘地上疏彈劾魏忠賢,形成了浩大的聲勢。然而,魏忠賢靠客氏和由校屢屢化險為夷,未傷一根毫毛。此后,形勢對東林黨人日趨險惡。那些曾經受東林黨人抨擊的官員看到魏公公這棵大樹不會倒,便紛紛匯于他的門下,魏忠賢由宮中的老大轉瞬間也成了外朝的君王,成了整個大明帝國的主宰。靠外朝部分官員的支持,魏忠賢決心清除異己力量坐穩(wěn)自己的寶座。在肅寧老家多少次餓著肚子躺在麥草堆里做的美夢就要實現(xiàn)了,他不愿丟掉這個機會。魏廣徽、霍維華、顧秉謙、崔呈秀等人給魏忠賢送來了黑名單,從天啟四年開始,朝廷中展開了殘酷的清洗。東林黨人及思想傾向東林黨者無一幸免。
朱由校后期的天下成了魏家的天下,一些無恥的官員公開呼魏忠賢為九千九百歲,而魏忠賢則將這些官僚安插于重要職位上。一時間,官場上烏煙瘴氣、廉恥喪盡。
朱由檢雖然只有17歲,但他比他的哥哥要成熟的多,這與他的身世有很大的關系。由檢的母親是一個平民的女兒,入宮后為光宗選侍。由檢出生后,父親就對母親不好,由檢4歲時,母親便死了。死因據(jù)說是性格憂郁、脾氣暴虐的父親毆打所致。由檢的記憶中絲毫沒有留下母親的印象,這使他非常痛苦。母親死后,由檢被李選侍撫養(yǎng)長大。李選侍不為光宗所喜,始終沒有生育,他將一個女人的愛全部傾注在由檢身上。由檢長大后,她將其生母的事情告訴了他,由檢對李選侍是感恩戴德的。童年的不幸使由檢早熟,作為一個王子,他在宮中時也曾與哥哥一起玩耍。哥哥的驕傲、任性由檢是非常清楚的。客氏和魏忠賢的擅權亂政由檢都看在了眼里,記在了心里。此刻,他獨自坐在乾清門迥廓內,想著魏忠賢近在咫尺,隨時可以象輾死一只螞蟻一樣將他除掉,他不由得打了個冷戰(zhàn)。
恰在這時,巡夜的太監(jiān)從這里經過,由檢向一個太監(jiān)要了一把寶劍握在手中,他不明白自己為什么會這樣做,也許是下意識,是本能的反應,他握著這把劍一直坐到天亮。
由檢擔心的事情終于沒有發(fā)生,當陽光灑在乾清宮的琉璃瓦上時,宮內已是一片忙碌。文武百官在鴻臚寺官員的引導下,身著喪服,一批一批地來到乾清宮哭送他們故去的君主。大家都看到了,魏忠賢木然跪在由校靈前,雙目浮腫、精神疲憊,精、氣、神好象都隨著由校升天了。還是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王體乾吩咐內閣禮部準備新君的登極儀注和由校的喪禮。
由檢被迎進了文華殿,中午時分,帝國德高望重的貴族、朝廷要員及順天府尹率領文武百官和軍民耆老來到文華殿朝見新君,并恭上《勸進表》。由檢懂得要表示遜讓,直到 《勸進表》三上,他才表示俯從天下臣民所請,即皇帝之位。三勸進儀式一直持續(xù)到太陽平西。由檢雖然昨天沒有睡覺,中午也沒進膳,并不感到疲勞,新君登極的莊嚴儀式使他精神亢奮。最后,內閣提出了4個年號,供他選擇,這4個年號是 “乾圣”、“興?!?、“咸嘉”、“崇禎”。由檢沉吟了一下說:“乾圣,乾為天,圣字我可不敢當。興福,中興固然好,我怕是不能勝任,咸嘉,咸字右邊有一 ‘戈’,現(xiàn)在當務之急是息止干戈,咸嘉不用為好,就用崇禎吧。”
17歲的新君如此飽學,使文武百官感到欣慰。
第二天,天交五鼓,由檢便起床,準備蒞臨登基大典。他首先喪服來到哥哥靈前,祭奠了哥哥。然后,起駕至建極殿,換上袞冕,派遣幾位貴族代他去祭告天地、太廟和社稷。又去皇極殿,行告天大禮。禮畢,駕往奉先殿,祭告列祖列宗。最后,分別拜謁了祖父、父親還活著的妃子以及皇嫂張?zhí)蟆?/p>
天近中午,即位前的所有禮儀進行完畢。祭告天地、社稷的貴族也返回宮內復命,由檢駕臨皇極殿,正式舉行登基典禮?;蕵O殿金壁輝煌、香煙繚繞,殿外鞭鳴震天,丹陛大樂奏出莊嚴的樂曲 《飛龍引》。文武百官隨著贊禮官宏亮的號令三拜九叩、舞蹈山呼。年輕的信王被莊嚴、神圣的氛圍所包圍,激動得渾身發(fā)抖。他覺得自己身上產生了一股神奇的、強大的力量,這力量足以使他治理好祖宗締造的這個龐大帝國。
二
朱由檢從他哥哥手中接下的是一個爛攤子,一個只保留著強大軀殼的腐朽政權。政治腐敗、軍事衰弱、經濟崩潰、民心思亂、滿目瘡痍、百廢待興可以說是當時情況的真實寫照。千頭萬緒,從何做起? 朱由檢心里早已有打算,第一個應當解決的是天怒人怨的 “客魏集團”。
我們不知道由檢從入宮到即位這三天與魏忠賢見過面沒有。估計,這樣的大典,作為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的魏忠賢是應該在場的。京城流傳的謠言說魏忠賢要自立為帝,還有的說他想把自己的侄子魏良卿立為帝。也有的說,魏忠賢弄了8個大肚子的女人在宮中,托為由校幸御過的宮女,要學呂不韋之術篡奪明朝天下。謠傳雖然很多,魏忠賢始終沒有篡位的行動卻是事實。從他個人當時的實力看,自立為帝不會有什么問題。他之所以沒有這樣做,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他這個刑余之身,失去了男性特征而造成的嚴重自卑心理束縛了他的野心。雖然,他可以用權勢補償他精神上的痛苦,但直接做皇帝他不能不再三躊躇。太監(jiān)做皇帝,千古沒有。全國臣民,包括他現(xiàn)在的黨羽能否支持他,他心中無數(shù),故而未敢行動。第二,魏忠賢留有后路。信王的心腹太監(jiān)徐應元是他的密友。徐應元與他同年入宮,太監(jiān)中稱這種關系為“同年”,象外朝士子同榜進士一樣。魏忠賢已經在徐應元身上花了不少本錢,他覺得有徐應元在,他完全可以保住目前的地位,用不著挺而走險。魏忠賢打錯了算盤,朱由檢不是朱由校,時代變了。
朱由檢要清除魏忠賢也沒那么容易。朝廷中都是魏忠賢的人,他沒有一個幫手,操之過急只能逼魏忠賢孤注一擲、狗急跳墻。力量的對比是不利于朱由檢的,他要謹慎地、耐心地等待時機。
八月的最后幾天和九月份是在緊張而微妙的氣氛中度過的。表面上一切如故,實際上,雙方暗中在交鋒。
魏忠賢照常在皇帝面前值班。八月二十七日,由檢問他和王體乾 “立枷”是怎么回事? 立枷是魏忠賢創(chuàng)造的懲處他的反對者的刑具,有150多斤重,戴上者必死。王體乾小心地回答說,立枷是用來處理大奸大惡之人的。由檢冷冷地看了一眼魏忠賢說:“雖然是這樣,也太殘酷了。這不是盛世所宜用的。” 忠賢沒有敢答話。
九月一日,魏忠賢提出辭去東廠職務來試探由檢的態(tài)度,由檢沒有批準。次日,客氏提出出宮,由檢馬上表示同意。第二天,天還未明,客氏素服到由校的靈前將她保存的由校的胎發(fā)、指甲焚化,痛哭一場,離開了紫禁城,住進由校賜給她的府第里。魏忠賢的主要爪牙王體乾、李永貞照樣得到由檢的信任,九、十兩個月的登極恩賞照樣給予他們。只不過,徐應元、曹化淳比魏忠賢更加得意。
朝廷大臣中那些忠賢黨羽也心神不定,他們預感到形勢將要變化,許多聰明人開始尋找退路。魏黨的分化使形勢開始明朗。九月十六日,南京通政使楊所修疏奏崔呈秀父喪不奔,奪情視事非制,請放他歸籍丁憂守制,由檢不允。十月十四日,魏黨首惡分子楊維垣疏劾崔呈秀專權亂政。魏忠賢是聽信了崔呈秀,被他所誤。崔呈秀慌了,要求守制,由檢還是不放他走。十月十八日,楊維垣再劾崔呈秀通內,連累了魏忠賢,并頌揚魏忠賢一心為公,矢忠體國。楊維垣疏中還彈劾了其他幾個魏黨人物,由檢繼續(xù)保持沉默。
十月二十三日,孑立于魏黨之外的下級官員也行動了起來。工部主事陸澄源參劾崔呈秀,詞連魏忠賢建造生祠問題。由檢薄責陸澄源越位擅言,但心里高興,遂將崔呈秀放歸。二十五日,兵部主事錢元慤直接彈劾魏忠賢,言詞激烈,天下震動。二十七日,海鹽貢生錢嘉徵上疏,將魏忠賢罪行列為十項: 一曰并帝,二曰蔑后,三曰弄兵,四曰無君,五曰無圣,六曰剋剝藩封,七曰濫爵,八曰朘民,九曰掩邊功,十曰通關節(jié)。呼吁將魏忠賢明正典刑,以泄天下之憤。由檢拿這本奏章讓人讀給魏忠賢聽,魏忠賢知道事不好,馬上以患病為由提出辭去東廠印務。由檢令他出宮調理,隨后傳令將魏忠賢集中在宮中內操的軍士解散。
解散了內操,驅逐了客魏,由檢開始放手大干,他首先點了幾個魏黨首要分子的名,下令吏部調查崔呈秀等人的罪行。同時,撤回各鎮(zhèn)監(jiān)軍太監(jiān)。
十一月一日, 由檢發(fā)布上諭, 公布了魏忠賢的罪行, 宣布本應將魏忠賢寸
上一篇:彭城王石遵
下一篇:松贊干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