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投資必敗
清末民初四川重慶商場中有“三羊(楊)不如一牛(劉)”的說法。意思是說,藥材幫的楊星亭、房地產大王楊佑廷、匹紗幫楊文光,合為“三羊”,但都不及以經營德生義商號起家的巨商劉繼陶。劉有五子,劉死后由四子劉象曦主持企業,象曦原本是個秀才,不懂經營之道,接管父產德厚榮商號以后就請他的表兄蔣沛霖擔任總經理,自己當了甩手掌柜。民國元年(1912年)德厚榮用新組成的楚興紡織公司將湖北省官辦的紗、布、絲、麻四廠承租過來,獲利非常。此后劉象曦便有點忘乎所以,對資金運用缺乏周密的可行性的研究,不斷盲目投資,以至無法自拔,于1922年宣布破產償債。且看以下幾次投資的始末:
一、“一戰”期間,中國機制蛋廠供應軍需食品,多有盈利。德厚榮錯誤估計,認為歐戰三、五年不會結束,便拔資30萬兩銀子于1917年在河南郾城縣興建德和蛋廠。開辦頭年,銷路不錯,于是又拔20萬兩銀子在蚌埠、天津連建兩個蛋廠。誰知天津廠還未安裝完畢,歐戰即告結束。產品推銷困難,三個廠連本帶利一共虧折資金達120萬兩銀子之巨。
二、歐戰結束后,西方將過剩戰略物資黃銅向中國傾銷。買辦軍火商人羅升之先后在德厚榮動支活動經費30萬元,羅升之代表德厚榮購買輪船航行漢—宜—渝之間承運黃銅。1922年羅升之因偷運軍火被四川第一軍槍決。總計羅所欠德厚榮銅款和支用活動費等,連本帶利不下五、六十萬元。由于羅死已無對證,資金全部化為烏有。
三、德厚榮由于籌組楚興公司承租湖北官辦四廠時得到過黎元洪的支持。因此,當黎元洪、朱啟鈐等原在山東嶧縣創辦的中興煤礦由資金不足而停頓時,德厚榮便投入20多萬兩銀子給予資助。結果全部虧賠了進去。
四、籌建德和蛋廠期間,劉象曦的兒子劉稻秋請來其圣約翰大學的同學李人端任翻譯。李學過森林學,來漢口就對劉象曦大吹特吹開伐森林的利益。劉象曦偏聽偏信,立刻撥了20萬兩銀子派李人端去哈爾濱開伐森林。可去哈市一年,花掉幾萬兩銀子而事業毫無進展。最后報了一個糊涂帳了事。
這樣多次錯誤決策,盲目投資,使德厚榮實力日漸衰退。1922年清理對外債務,共達一百五、六十萬元。經人調解,以所置漢口房地產和劉氏弟兄手中所有股票作抵,才償清了全部債務,關門大吉。
上一篇:盲目引進的教訓
下一篇:盲目推進,陷入重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