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抱珍》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蕭抱珍》人物故事小傳
蕭抱珍(公元?—1166年),金代道士,太一道創始人。衛州(治所在今河南汲縣)人。相傳入道以后,“即以仙圣所授秘箓濟人,祈禳訶禁,罔不立驗”。天眷(公元1138—1140年)年間,廣傳“太一三元法箓之術”,四方學者甚眾,其法大行于世,因此名之曰“太一教”。與全真教、真大道教同時并立。其教旨以老子之學修身,認為“做仙做佛不難,只依一弱字便是。”又以巫祝之術濟人,專以篤人倫翊世教為本。其教佳嗣有秘箓法物,繼法嗣者皆改姓蕭,即以祖師之姓為姓、如其教始祖為蕭抱珍,以后歷任掌教(祖師)分別為蕭道熙、蕭志沖、蕭輔道、蕭居壽、蕭全祐,蕭天祐等。因此派以符箓濟人,故與全真道、真大道教相異。公元1148年金熙宗對其教甚加禮敬,敕賜所居庵名為“太一萬壽觀”。到元代,其嗣法者蕭輔道、蕭居壽等,在元代名重一時,其教大興。金王若虛著有《一悟真人傳》己佚,其部分內容為《重修太一廣福萬壽宮碑》所引。
〔正 史〕
太一教者,始金天眷①中道士蕭抱珍,傳太一三元法箓之術,因名其教曰太一。……
《元史·釋老傳》卷二○二
〔注 釋〕
①天眷:金熙宗完顏亶年號(公元1138—1140年)。
〔相關史料〕
初真人①既得道,即以仙圣所授秘箓②濟人,祈禳③訶禁,罔不立驗。天眷初,其法大行,因名之曰太一教,蓋取元氣渾淪,太極剖判,至理純一之義也。
《重修太—廣福萬壽宮碑》(《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
金天眷間,始祖一悟真人,是生衛郡,遠法④漢儀,近追⑤前代,上稽⑥下考,乃立教焉。本之以湛⑦寂,而符箓為之輔,于以上格圓穹,妥妥玄象,度群生于厄苦,而為之津梁,跡其沖靜玄虛,與夫祈禳禱祀者,并行不悖⑧。
九年⑨,朝廷歆⑩其行異,敕立萬壽額碑于本觀,是后聲教大振,門徒增盛,東于海矣。門人巨鹿李悟真者,造請“何為仙道?”師曰:“做佛仙不難,只依一弱字便是,曰‘弱者道之用也’。”
《秋澗集·蕭道熙傳》
長生天底氣力里,蒙哥皇帝福蔭里,忽必烈大王令旨,衛州太一萬壽觀,羽升微妙大師蕭抱珍,道成一悟,箓闡三元,創興太一之門,密毗(11)治化,潛衛邦家(12),雖漢張道陵、魏寇謙之,無以過也。宜贈太一一悟傳教真人,及改太一萬壽宮為太一廣福萬壽宮。
汲縣太一廣福萬壽宮《忽必烈大王令旨碑》
至元(13)三年二月乙丑,皇帝遣中書左臣張文謙,傳旨翰林學士院,衛州重修太一廣福萬壽宮成,當有文以識諸石,臣鄂聞命,謹按故金待制王若虛所著《一悟真人傳》:初真人即得道,即仗以仙圣所授秘箓濟人,祈禳訶禁,罔不立驗。天眷初其法大行,因名之曰太一教,蓋取元氣(14)渾淪,太極(15)剖判,至理純一之義也。尋以所居湫(16)隘,不可以竭香火齋潔之虔,乃于州東三清院故址,葺茆(17)而庵(18)。皇統八年(19),熙宗聞其名,遣御帶李琮驛召赴闕,悼后尤加禮敬,賞賚不貲,共為奏乞觀額,敕以太一萬壽賜之。
汲縣《重修太一廣福萬壽宮碑》
[注 釋]
①真人:指蕭抱珍。②秘箓:道教的秘文、秘錄。③禳:祭禱鬼神以消除災禍的迷信活動。④法:效法。⑤追:追記。⑥稽:查考、考核。⑦湛:同“沉”,沉寂。⑧悖:違背。⑨九年:指金熙宗皇統九年(公元1149年)。⑩歆:贊嘆、贊賞。(11)毗:相連、相鄰,這里有關系到的意思。(12)邦家:國家。(13)至元:元世祖忽必烈年號。至元三年,即公元1266年。(14)元氣:道教教義概念,道教經典認為:元氣為“天上大道”所化生,混沌無形,由元氣產生陰、陽二氣,陰、陽結合,產生萬物。(15)太極:道教教義概念,最初是指道的性質和狀態,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宋代理學吸取《周易》和道教的太極說建構而成,以“太極”為最高宇宙本體的思想體系,認為道教即道,太極即理,太極即心。(16)湫:低洼之地。(17)葺茆:葺:用茅草覆蓋房屋,茆通茅。(18)庵:(小)草屋。(19)皇統八年:即公元1148年。
上一篇:《蕭子云》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蕭子云》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葛玄》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葛玄》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