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法制文化·剕
又稱刖刑、臏刑。奴隸制五刑之一,即把犯人的腳砍掉的刑罰。此刑在春秋戰國時普遍施用,文獻中有很多記載,齊國由于受刑的人多,曾出現“履賤踴貴”的現象,秦漢時稱為斬趾。《秦律·法律答問》中規定:“五人盜,贓一錢以上,斬左趾。”漢代斬右趾此斬左趾重,漢文帝除肉刑,曾規定:斬左趾者改為笞五百,斬右趾改為棄市。自魏晉以后,剕刑不再使用,但間或亦有實行刖刑者,如唐初一度以斷右趾作為減死罪的刑罰。
中華傳統文化·法制文化·剕
又稱刖刑、臏刑。奴隸制五刑之一,即把犯人的腳砍掉的刑罰。此刑在春秋戰國時普遍施用,文獻中有很多記載,齊國由于受刑的人多,曾出現“履賤踴貴”的現象,秦漢時稱為斬趾。《秦律·法律答問》中規定:“五人盜,贓一錢以上,斬左趾。”漢代斬右趾此斬左趾重,漢文帝除肉刑,曾規定:斬左趾者改為笞五百,斬右趾改為棄市。自魏晉以后,剕刑不再使用,但間或亦有實行刖刑者,如唐初一度以斷右趾作為減死罪的刑罰。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劍門關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文化·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