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被迫害致死
蘇格拉底(Socccrates或Sok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生于希臘阿洛佩凱一個石匠家庭。蘇格拉底在青少年時代,曾隨父親學手藝,長期居住在希借雅典。蘇格拉底曾從女智者狄俄蒂瑪受業,求教于著名哲學家阿爾赫拉于斯。蘇格拉底勤于學習、善于思考,他喜歡在街頭巷里、公共場所與各方面的人討論政治、軍事、藝術及倫理道德哲學方面等問題,成為遠近聞名的最聰明、最善辯的人。
蘇格拉底自己生活十分儉樸,身著緊身衣,披一件粗布外衣,吃點浸酒的面包,就匆忙去講學。他廣收弟子,但不收學費。希臘的鄰國,甚至西西里的商人也送他們的兒子到雅典,拜蘇格拉底為師,聆聽他的理論。蘇格拉底以問答方式進行教學,啟迪學生思考,分辯是非。這種方法被稱為蘇格拉底的諷刺或反詰法。
蘇格拉底倡導“知德合一”說。他認為美德基于知識,源于知識;罪惡源于愚昧無知;通過教育可以使人獲得知識和美德,他反對智者派的唯我主義和懷疑主義,認為真理、善行與罪行應有客觀標準。并提出闡明倫理觀念的方法,包括譏諷(即反詰)、助產術、歸納、定義四個步驟。他還宣揚靈魂不死和靈魂輪回,認為神創造了世界、創造了人;神高于一切,人們應服從神的意志。
蘇格拉底輕視勞動人民,主張只有知識、有德性的少數人才能治國安邦,維護奴隸主貴族的政治統治。他反對雅典的民主政體,尤其攻擊雅典后期的激進民主派,但他反對貴族派對民主派進行報復的方法。公元前206年,在阿爾吉努薩伊群島附近,雅典戰艦遇風翻沉時,八位將軍未及時搶救落水士兵。貴族派利用死者家屬的情緒,對這八名民主派將軍判處處死,進行集體表決,在五百人的會議上,只有蘇格拉底一人投票反對。公元前399年,以安尼托為首的民主派以不信官方宗教,企圖另立新教和敗壞青年的罪名,判蘇格拉底死刑(飲毒)。蘇格拉底拒絕懺悔和越獄逃跑的建議,表示服從國家法律飲毒處死的規定,服刑。
蘇格拉底是古希臘具有劃時代的歷史人物。他本人并無著作,卻通過教育人,獨創蘇格拉底哲學流派。古希臘和古羅馬的的許多著名哲學家都是蘇格拉底哲學思想的繼承人(如柏拉圖、色諾芬都是蘇格拉底的弟子)。蘇格拉底被譽為“西方的孔子”。
蘇格拉底擁護貴族專制、反對民主政體及其相關理論,尚可研究。但他熱心教育、敢于抵制絕大多數人的錯誤做法而不隨波逐流,確是難能可貴。雅典奴隸主民主派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決持不同政見的蘇格拉底,表明奴隸主民主政治是虛假的民主,只是保護少數統治者的民主。
上一篇:蘇區教育領域的“左”傾教條主義
下一篇:蘇聯人才外流日趨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