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說唱音聲難尋
宋代工商業的發展,出現了開封、杭州等很多繁盛的大都市,市民階層得到進一步壯大,加以階級和民族矛盾的尖銳化,促進了音樂藝術的發展。城市里集中的人口為音樂提供了廣大的聽眾,瓦舍、勾欄的興起進一步促進了市民音樂的勃興。這正是宋代說唱音樂盛行的歷史背景。
宋代說唱音樂形式繁多,諸如鼓子詞、唱賺、諸宮調、陶真、崖詞、彈唱姻緣、道情、漁鼓等等。它們往往在城市形成以后,又流向農村,又推動了農村說唱音樂的發展。
“鼓子詞”產生于北宋,因以鼓為節拍而故名。音樂特點是通篇只用一個曲調反復演唱,每段兼以說白,構成抒情性和敘事性兼而有之的說唱特色。現存早期代表作品見于趙令疇《候鯖錄》中的《無微之崔鶯鶯商調蝶戀花》,這是最早的以說唱形式敘述張生與崔鶯鶯戀愛故事的作品。到北宋末年,鼓子詞又添加了伴唱和絲竹樂器的伴奏,可惜當時的音樂曲調卻未載入唱本中。
“唱賺”的內容與形式較鼓子詞有了新的發展,在音樂上雖然是用同一宮調,一韻到底,但它選用既包含著傳統的藝術歌曲,也包含著當時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民間歌曲和外國歌曲以及它們的加工變奏形式。它體現著勞動人民創新的要求與傾向,也體現著他們在表演藝術上的豐富經驗和創造能力。其伴奏樂器已發展為以鼓、板笛為主。音樂體裁上形成有纏令和纏達兩種曲式交替進行的特征。纏令是前有引子,后有尾聲,中間有若干曲調聯接而成;纏達是在引子后面用兩個曲調輪流重復演唱而成。這種曲式的形成對后世各種音樂藝術品類的創作有著至為深遠的影響。
至于“諸宮調”則是一種由不同宮調的曲牌聯接起來演唱的長篇說唱藝術形式。一個整本的諸宮調歌詞,實際包含著若干音樂曲式的單元,前后單元的變易常與故事情節的交易相一致,它的音樂形式密切結合故事的內容,是作曲上優秀傳統的一個方面很值得借鑒。它以體制宏大、曲調豐富而著稱,而多調性是它在音樂上的重要特點。表演時有說有唱,所用的伴奏樂器除鼓、板、笛外還加用弦索樂器。現存宋、金時期諸宮調作品有《張協狀元諸宮調》、《劉智遠諸宮調》和《西廂記諸宮調》。前兩種目前只存歌詞的殘本,而唯有《西廂記諸宮調》不僅完整地保存下來全部歌詞而且還保留下來部分樂譜,為研究宋、金時代的音樂提供了極為可貴的資料。在音樂上這部作品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水平。全本諸宮調在調性上共用上14個宮調,曲調上共用到151個基本曲調,連同其變本在內共有444個之多。清代乾隆年間編輯的《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中錄有《西廂記諸宮調》中的曲調148個,占其全部樂譜的三分之一。但由于是清代記錄的曲譜,隨著時代的演變,特別是受到昆曲的影響,和原來面貌比較必然有所不同,但對于認識諸宮調音樂特點,仍具有極為珍貴的價值。遺憾的是,像這樣豐富而又對后來音樂發展有著深遠影響的宋金說唱音樂的音響、曲譜未得使之傳諸后世,后人難以窺其原始形態。
上一篇:宋詩的悲哀
下一篇:實而實之·竇起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