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而實之·竇起疑心
在古今中外重大軍事行動之前,兵家往往對行動目標嚴守機密,最忌泄露真情,以圖在行動實施時,取得出奇不意的最佳效果。但在1982年開始的英國和阿根廷的馬島之戰中,雙方都曾采取過實而實之,反使對方竇起疑心,以為是虛的,結果乘其不備,獲得成功。
早在英阿馬島戰爭爆發之前,阿根廷新任總統加爾鐵里曾多次在公眾場合宣稱推行更加積極進取的政策,促使馬島爭端得以解決,并決定不惜采取包括軍事行動在內的“其他形式”,來結束英國對馬島的統治,徹底消除長期存在的殖民主義這一“毒瘤”。阿根廷政府還為馬島居民安排了一份時間表,要求從1982年3月份開始就移交該群島主權一事與英國進行認真的談判,否則將在十二個月內以武力解決。1982年2月27日,在紐約舉行的阿英雙方會談中,阿根廷再次向英方肯定了阿將奉行的主張。英方卻將阿方的“肯定”當作外交辭令,或是一種精神恫嚇,未予理會。之后,阿根廷政府授意國內的廣播電視網和報刊雜志反復宣傳政府的主張,并從歐洲共同體諸國如法國等大量購買武器,加緊戰爭準備。阿國內也舉行演習和調兵遣將。面對阿根廷這些公開言論和鋒芒畢露的行動,英國政府不以為然,甚至對戰爭開始數月前就已顯露出來的阿軍事行動跡象也未予重視。阿根廷切切實實進行了外交和軍事方面的兩手準備,當外交一手難以取得成功后,就斷然采取了軍事行動。阿說干就干,在1982年4月2日凌晨,阿根廷三軍聯合行動,一舉擊敗島上少數英國守軍,占領馬島。
英國麻痹松懈的主要原因,是錯誤判斷經濟衰退的阿根廷,不會花費巨大戰爭費用出兵馬島。不過,阿根廷軍政府所采取的實而實之的計謀,無疑也給英國注入了一劑迷幻湯。阿公開自己的戰略意圖,反使英方竇生疑團,只認為阿是在制造輿論壓力,進行軍事訛詐。因此,阿根廷的突然軍事行動,打得英國措手不及。
富有戰爭經驗的英國軍方立即醒悟,以虛就虛,向阿還以顏色,迅速而秘密調動組成特混艦隊,長途跋涉,奔赴南大西洋,趁守島阿軍尚處于勝利喜悅之中還未做好堅固的防御準備之機,一舉登陸成功,最后迫使守島阿軍投降,取得了馬島戰爭的勝利。
上一篇:宋金說唱音聲難尋
下一篇:實踐教育了主觀的司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