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札趣談·劉葉秋
《劉葉秋》:劉葉秋(1917-1988),北京人,畢業于北京中國大學文學系。辭書學與筆記小說研究家,著名學者。曾任商務印書館編審、南開大學中文系兼職教授、中國楹聯協會顧問,是《辭源》的三位編纂者之一。主要著作有《中國字典史略》《歷代筆記概述》《魏晉南北朝小說》《中國古代的字典》《中國的字典》《常用字書十講》《古典小說筆記略叢》《類書簡說》《古典小說論叢》《孔尚任詩和桃花扇》等,有的已被大學選為必修課程。
“大集序文略作增刪” ——給寧宗一的信
作為一代大家,劉葉秋先生從自己切身體會中深知學問來之不易,他對別人的研究成果一貫尊重,絕不自以為是。在學界和與他人交往中,他完全以一介書生、一位普通學人的面目出現,學術心態上的真誠、謹嚴和下筆矜慎成了他全部研究工作的重要特點。這封給南開大學教授寧宗一先生的信充分體現了他的這一特點,顯示了他在學術上一貫遵循的原則。
1984年4月,劉葉秋先生為寧宗一教授的一本書寫了一篇題為 《探幽發微議論縱橫——第一個讀者的話》 的序言。就是在這本書即將付梓時,寧教授突然收到葉秋先生寫于5月6日的一封信。信中說:“大集序文略作增刪如下: (1)‘可以作為讀《儒林外史》的指南針’一句后請加兩句: ‘聽說這篇文章發表后引起學術界廣泛的重視,得到極高的評價,世有真賞,理固宜然。’(2)‘離開作者的議論見解,材料與考據就失去了作用和目的’ 一句下面‘如談《聊齋志異·促織》一文’到‘振筆請命’,整段刪去,下面另接一段‘吳祖光同志’一節即可。”寧教授見信后,頗有感慨。他說:“拋開短札中那些對我鼓勵的話,先生那種對人的尊重和嚴謹、沉實、一絲不茍的治學精神,著實令人感佩。我想這就是學者的風度、平等對話的態度和大家話語吧! ”
上一篇:收藏趣談·劉伯承
下一篇:楹聯趣談·劉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