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計留春住
我國的小說發展到唐代,進入了一個自覺創作的時代。尤其是文言短篇小說的創作水平,達到了一定高度,敘述婉轉,文辭華艷,比六朝的志怪小說有了很大的進步,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唐傳奇”。
在唐傳奇這座高峰之后,宋傳奇就顯得難乎為繼了。宋傳奇是唐人傳奇的余波,無論思想內容還是藝術成就,都遠不及前代。
唐傳奇所描寫的多是時事,宋傳奇則多是遠離現實的托古。象《趙飛燕別傳》、《綠珠傳》、《楊太真外傳》、《梅妃傳》等,都是記前朝舊事。有的干脆直接模仿唐人傳奇,如《譚意歌傳》,就是唐人蔣昉《霍小玉傳》的翻版,而且還改造了一個大團圓的結局,連思想意義上也較前者差了一層。偶爾有象《大業拾遺記》那樣文筆明麗,情致綽約可觀的,卻又敘述凌亂,而且失實之處很多,和唐傳奇的繁盛綺麗相比,總是一番春殘花落的景象,讓人有無計留春住的慨嘆。
較之唐傳奇,宋代傳奇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總結教訓。如《綠珠傳》的作者就直接在文中贊揚綠珠的感主恩奮不顧身、志烈凜凜,說作此傳是為了懲戒忘恩負義的人。
造成宋傳奇衰落的原因很多,一方面唐代的政治空氣自由一些,寫時事也不至于得禍;宋代忌諱漸多,人們便設法回避現實,只講古事。又由于宋代理學盛極一時,小說也多理學化,教訓人的東西也就多了。此外宋代出現了一種更通俗,更易為市民接受的小說形式——話本,沖擊了傳奇的地位,使這種文人文學最終走上了窮途末路。
無論如何,宋代的傳奇一味模仿,缺乏創造,形式逐漸僵化,走上了一條文學教條主義的道路。而且脫離現實生活,避開社會矛盾,一味在小說中說教,把小說當作修身教科書,忽視小說作為文學作品的審美價值,這是后世小說創作應該吸取的教訓。同時,由于上面的種種原因使傳奇這種優秀的文體在宋代便蒙上了一層英雄沒路,美人遲暮的悲哀,到明代《剪燈新話》、清代《聊齋志異》開放出最后的花朵就成為絕響,這也是一種無可奈何的遺憾,誰又能強留春住呢?
上一篇:無病何需檢查
下一篇:曇花一現的南京臨時政府的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