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沙俄入侵東北之戰(1900年7~11月)
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7至11月,中國東北三省軍民抗擊沙俄軍隊入侵的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時,沙皇俄國又集結軍隊13萬余人于中國東北外圍各戰略要地,企圖侵占中國黑龍江、吉林、盛京(今遼寧)三省。時值京畿危急,清朝廷無力顧及東北,而東三省清軍不足9萬人,裝備落后,戰斗力不強。
7月15日,集結于海蘭泡(被沙俄割占的今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的北路俄軍率先渡黑龍江侵入中國境內。清璦琿副都統鳳翔率部在璦琿等地頑強抵御,力戰不支。俄軍相繼占領璦琿、北大嶺山口、墨爾根(今黑龍江嫩江)。黑龍江將軍壽山部署清軍在訥謨爾河南岸繼續抵抗,后兵敗自殺。8月30日,齊齊哈爾失陷。
7月25日,集結于赤塔、涅爾琴斯克的西北路俄軍越過阿巴該圖,向齊齊哈爾方向進攻,31日占呼倫布雨爾(今內蒙古呼倫貝爾)。清軍退至雅克嶺防御,并向呼倫布雨爾反擊。西北路俄軍趁清軍反擊失利之機奪取雅克嶺,翻越大興安嶺,9月4日與北路俄軍在齊齊哈爾會合。而后,繼續向長春、吉林方向進攻。
集結于伯力(被沙俄割占的今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的東北路俄軍沿黑龍江西進,7月22日占領拉哈蘇蘇(今黑龍江同江)。溯松花江而上,7月28日占領三姓(今黑龍江依蘭),8月3日占領哈爾濱。9月12日,向北攻占呼蘭。
集結于雙城子(被沙俄割占的今俄羅斯烏蘇里斯克)的東南路俄軍分兩路進攻,7月30日占琿春,8月29日占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清吉林將軍長順妥協求和。9月22日,俄軍進入吉林城。次日,與南下的俄軍會合。
集結于旅順的南路俄軍一路沿鐵路向奉天(今遼寧沈陽)方向進犯,一路乘軍艦增援駐營口、大石橋的鐵路護路隊。從7月25日至8月4日,先后占領熊岳城、蓋縣(今遼寧蓋州)、營口等地。清盛京副都統晉昌率部于8月9日抵海城阻擊俄軍失利,海城失陷。此時,俄軍大部南下增援海城,因南路俄軍兵力不足。但清盛京將軍增祺畏敵怯戰,未組織清軍反擊。9月下旬,南路俄軍在得到增援后繼續北進,10月1日攻占奉天。當日,另一路俄軍乘軍艦在山海關登陸,4日占領錦州,切斷了關內外聯系。6日,各路俄軍在鐵嶺會師,東北重要城市和交通要道全部被沙俄軍侵占。
此后,東北各地民眾自發組織起來進行抗俄斗爭。其中,以活動在吉林海龍、通化一帶的忠義軍規模最大。由于東北人民的反抗和其他列強為自身的利益而進行干涉,沙俄政府于1902年4月同清政府簽定《中俄收交東三省條約》,規定18個月內俄軍撤出東三省,其吞并中國東北的計劃始未得逞。
沙俄侵略軍使用過的軍刀
西藏軍民抗英斗爭遺址——紹岡乃尼寺
上一篇:《抗擊八國聯軍侵華之戰(1900年6月~1901年9月)》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抗擊英國入侵西藏之戰(190年1月~1904年9月)》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