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畫家達衛特
十九世紀法國古典主義思潮,意在指法國資產階級推崇古希臘羅馬的語言、樣式、題材和風格。并非發思古之幽情,而是為了斗爭的需要,是喻古諷今,制造革命輿論。他們選擇了古希臘羅馬(主要是羅馬共和國時代)歷史中英雄事跡的片斷,表現在共和政治下的公民為祖國,為民族而斗爭的英雄氣概。資產階級在革命斗爭中用古典主義作為武器,賦予古典主義以革命的內容。許多革命藝術家突破古典主義程式的束縛,面向了社會,面向了生活,創造了一大批有現實意義的推動革命發展的好作品。法國的古典主義在藝術史上被稱為革命的古典主義。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的畫家達衛特(1748—1825)。
達衛特在法國大革命前后,受到狄德羅的先進美學思想和一些革命黨人的影響,對封建王朝的腐朽現象深惡痛絕。他積極參加了左翼的雅各賓黨,并很快成為該黨領袖羅伯斯比爾的戰友,后又被選為國民議會議員,擔任了議會主席。他的藝術思想也從早斯的復古主義轉為現實政治斗爭服務。此時,他把藝術活動和政治斗爭有機地、緊密地結合起來。他宣告:藝術必須服務于政治,為人類的幸福而斗爭。他的創作明確表現了為宣揚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斗爭以及對公民美德、勇敢精神的歌頌。他先后創作了為自由、獨立獻身的《荷拉斯兄弟之誓》,為真理而犧牲的英雄《服毒的蘇格拉底》,歌頌共和英雄的《處決兒子的布魯特斯》,以及《球廳宣誓》,《馬拉之死》等這些謳歌大革命時代重大歷史事件的杰出作品,成為巴黎革命暴動的真實記錄。達衛特在大革命年代里是一位當之無愧的政治活動家和革命的藝術家。
但是到了1794年7月27日(熱月政變)大資產階級發動了政變,推翻了雅各賓黨的專政。羅伯斯比爾被送上斷頭臺,大批雅各賓黨人受到殘酷的鎮壓。形勢發生了急劇變化,達衛特也被投入監獄,他被羅織的罪狀有十七條之多,險遭殺身之禍。在監禁中,他表示與雅各賓黨脫離關系。背棄羅伯斯比爾派的政治信念。出獄后,他在反革命的恐怖壓力下,改變了自己的革命信念,離開了尖銳的政治斗爭生活,創作了妥協、容忍為主題的《薩賓婦人》,作品用形象宣揚了不要戰斗,要調和,要休戰。達衛特以歷史題材寓意現實,希望當時正在法國熾熱地進行著的斗爭平息下來,雙方妥協言和。當年荷加斯兄弟誓死保衛祖國的熱情,已讓薩賓婦女出面調停,使戰爭平息所代替。從此,達衛特不再是一個為革命服務的畫家了。
更有甚者,達衛特在后來完全喪失了作為一個畫家的良知,他投入了拿破侖的懷抱,為大資產階級,為軍事獨裁者服務,成為拿破侖一世的首席宮廷畫師。于1805年創作了以反映拿破侖在巴黎圣母院大教堂里舉行隆重加冕典禮的《加冕式》,在這里達衛特精心繪制了近百個各種宮廷權貴、皇親國戚、將軍、紅衣主教等人的肖像,極盡全力的為拿破侖統治歌功頌德。
達衛特由一個革命熱情激進的政治活動家,為革命服務的美術家演變成為了一個調和、妥協、進而發展成為了一個投降的畫家。
上一篇:投江的黃觀
下一篇:拓跋壽寵宗愛養虎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