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
南宋建立第2年,即建炎二年(1128)十月,宋高宗在揚州首次開科取士,錄取進士451人,名列榜首者是江都(今江蘇揚州)人李易。
李易授官承事郎,派到江陰(今屬江蘇)擔任簽書判官廳公事。剛上任幾個月,就經受一場戰火的考驗,暴露貪生怕死的本性。
金朝滅亡北宋后,視新生的南宋政權為心腹之患,決意窮追猛打,捉獲宋高宗。建炎二年七月,金朝派婁室部進攻陜西,又派粘罕部主力從河東南下,直指宋高宗臨時駐蹕的揚州。次年二月,金兵逼近揚州,宋高宗狼狽出逃,從瓜州乘小船渡江跑到鎮江。金兵繼續追擊,戰火很快蔓延到長江南岸的江陰。
江陰守將胡紡聞知金兵已打到夏港,距江陰城只有8里,忙派統制官王喚等人整兵御敵。他見李易顯出驚慌失措的模樣,嚴肅地告誡說: “國難當頭,我們只有死守城郭了,你雖是文官,也應盡心竭力,不能退避?!?/p>
李易表面答應,內心卻十分害怕,六神無主地回到家中,把戰況告訴母親蔣氏,想請她出城躲避。蔣氏深明大義,斬釘截鐵地說: “我若離去,只怕你就不肯堅守了,我還是留下來與你同生死吧!”
金兵見江陰已有防備,主動撤走。李易從此患上“恐金病”,每當聽到金兵來犯,都要心驚肉跳; 朝廷派他到臨近前線的地方做官,他總是以各種理由逃避,即便只在長江北岸。
紹興四年(1134)三月,抗金名將韓世忠奏薦已升任左承議郎的李易出任淮東安撫司參議官,李易推辭,朝廷只好改派他知常州。后來,朝廷派他擔任揚州知州,他又以揚州是自己的家鄉為理由推托不去。
到紹興十年(1140),經過岳飛等人浴血奮戰,抗金形勢一派大好,岳家軍打到開封附近,韓世忠、張浚、劉、楊沂中的軍隊也連戰皆捷。這時秦檜和宋高宗導演的議和丑劇也達到高潮。宋高宗嚴令岳飛班師,其他軍隊也接到同樣的命令。被秦檜派到韓世忠軍中傳達撤退諭旨的,就是連長江都不敢跨過一步的李易。
岳飛因為抗金被秦檜迫害致死,李易則因破壞抗金得到秦檜賞識。從紹興十年五月到紹興十二年(1142),短短兩年半,李易的官職數月一變: 先是官拜起居舍人,接著升為起居郎,一個月升為中書舍人,最后爬上給事中侍講、敷文閣待制的高位。
正當平步青云、扶搖直上的時候,紹興十二年底,李易突患急癥,嗚呼哀哉。
上一篇:李昂
下一篇:李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