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皇帝與佛教
佛教在唐代十分流行。唐朝有不少皇帝都是佞佛之徒。武則天就是其中這一。她在登帝位時,曾有佛教徒偽撰了一部宣揚女主當王天下的《大云經》,她便下令在兩京、諸州各置大云寺一區,專藏此經,并讓一些高僧升座講解,還在全國度僧4人。她在位期間還多次建造佛像、舉行各種佛事活動,并重用一些僧人,使他們干預國家政事。唐玄宗本來是崇信道教的,但后來卻請從印度來華的密宗僧人不空為自己傳授了“灌頂法,”并在全國各地興建開元寺,還親自御注佛經,宣講教義。在他以后,肅、代、德、順、憲、穆等宗也都篤信佛法。他們有的像玄宗一樣,接受了佛教的灌頂儀,有的經常親臨寺院進行行香、禮拜活動。至于在宮中舉辦內道場,設齋誦經,更是經常之事。肅宗、代宗、憲宗、懿宗等還都舉行過盛大的迎佛骨儀式。其中以懿宗咸通十四年(873)的一次規模最大。當時為迎佛骨,懿宗曾專門下令廣造浮屠、寶帳、香轝、幡花、幡蓋,而且全部飾以金玉、錦繡、珠翠。迎佛骨時,從法門寺至京師三百里間,道路車馬,晝夜不絕。佛骨至京師時,又以禁軍為儀仗,公私音樂,沸天燭地,綿亙數十里。有錢人家還競相在路邊扎采樓、舉邊無庶會。一些虔誠的佛教徒還斷臂焚頂,自殘肢體以獻佛。
統治者的佞佛不僅耗費了國家無數資財,增加了百姓負擔,還敗壞了社會風氣,促使統治集團更加腐朽。佛教上層僧侶也利用統治者的佞佛不斷發展壯大自己的勢力。唐代許多寺院都占有大量土地,并擁有眾多的勞動力,而且不用向國家繳納任何租稅。據統計,會昌滅佛的前夕,全國已有大小寺院5萬余所,僧尼26萬余人;寺院所占良田數千萬頃,奴婢15萬人。已經直接威脅著唐王朝的經濟利益。寺院還常常成為叛亂分子及各種不法之徒的庇身之所。如唐憲宗時,隱居在嵩山的一個僧人圓靜,原本是史思明的部下,后來成為淄青節度使李師道的謀士,李師道對抗中央的許多活動都與他有關。從這樣的角度來看,唐代皇帝的佞佛之風,也是造成唐代后期社會矛盾激化的因素之一。
上一篇:同記公司筑路難
下一篇:唐代馬球被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