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會倉促舉義
1907年2月19日,同盟會計劃在廣東潮州、惠州發動武裝起義,由三合會頭目、同盟會會員許雪秋負責。因浮山一路義軍將“四時起兵”誤為“十時起兵”,未能結合,致使起義未成。許雪秋于是到香港,通過馮自由向孫中山請示下一步的行動計劃。孫中山決定5月25日再次舉義。但由于消息走漏,使會黨頭目數人被捕。鑒于形勢的嚴重,余紀成、陳涌波等人力主提前起義。5月22日晚,余紀成在黃岡城外聚集700余人誓師起義。23日攻下黃岡,起義軍迅速發展到5000多人。但由于余紀成等人不掌握通盤計劃,倉促起義又缺乏周密部署,孤軍奮戰,腹背受敵,起義僅6天即告失敗。
1909年秋,同盟會南方支部成立后,便加緊籌劃廣州新軍起義。同盟會派倪映典打入廣州新軍進行聯絡,并任命趙聲為起義的正總指揮,倪映典為副總指揮,進行起義的具體準備工作。經過一番緊張的準備后,預定1910年2月24日(農歷正月元宵節)前后舉行起義。2月9日晚,廣州新軍士兵與警察發生沖突。清新軍協統為防止發生意外,下令士兵不準離營外出,遭到士兵的反對,一標士兵帶頭哄然起事。倪映典恐起義事泄,當即擊斃管帶齊汝漢,未與正總指揮趙聲商量,便匆忙于2月12日在廣州城郊燕塘軍營宣布起義。此舉完全打亂了原定的全盤起義計劃。倪映典僅率千余人分三路進攻廣州,戰敗牛王廟附近,中伏受傷而被俘,被清軍殺害。起義軍傷亡較大,起義很快失敗。
這兩次起義均因倉促提前發動而無周密部署,孤軍作戰導致失敗。在形勢危急的情況下,提前發動起義,并非沒有成功的例證。問題的關鍵是必須有周密的部署,全盤協調而非孤軍作戰。一旦倉促提前發動而無周密部署,勢必打亂整個起義計劃而與其他部分失去聯系以成為孤軍的行動。這種情況一般的結局只能是失敗,如有成功則純屬偶然。
上一篇:同室操戈經濟倒退
下一篇:同盟被毀,“大膽”查理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