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帝宣統淑妃文繡:一生坎坷,晚年太平
額爾德特文繡,又名傅玉芳,是滿族鄂爾德特氏端恭的女兒,她祖父一輩曾權傾朝野,但是后來家道中落,父親屢試不第,全家只能依靠祖父留下的遺產度日。辛亥革命后,清末帝溥儀退位,大清王朝滅亡。文繡一家很快衰落下去,依靠變賣田地和祖產生活。
1916年,文繡被母親送到花市私立敦本小學讀書,改名傅玉芳。天資聰穎的文繡很快便顯現出了她的不凡之處,在學業上多有建樹。在生活上,她懂得幫家里分擔壓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計為自己掙下學費。
1921年,保留清室帝號的末代皇帝溥儀16歲了,宮中后妃與舊有王公大臣決定為他選個皇后。文繡的五叔便私自做主將她的照片送到了清室內務府待選。1922年,經過太妃和宗室權貴多次爭議后敲定,皇后為郭布羅婉容,額爾德特文繡則被選為皇妃。文繡被選上之后,內務府對她的家里頗為照顧,但是她卻不能繼續上學,連傅玉芳的名字也不能繼續使用,整日由五叔傳授她君臣之禮、宮中清規戒律。同年,文繡被迎進宮,封為淑妃。
因為婉容接受的是西方教育,她的婚姻主張是一夫一妻,所以對文繡這個皇上的妾室十分藐視。所以,文繡在宮中的生活向來是獨來獨往,連吃飯都只有自己一人。后來,溥儀為她聘請了一位女老師凌若雯來教授她英語。生活無趣的文繡將所有的熱情都投入到了學習中,在學習中,她的思想也得到了逐步的解放。
1924年,進宮不到兩年的文繡隨著溥儀等人遷出皇宮,溥儀一心想要恢復帝制,便投靠了日本人,并將婉容和文繡一同接到了日本公使館居住。1925年,溥儀離開北京日本公使館,到天津日租界宮島街居住。文繡屢次向溥儀進言,逐漸惹得溥儀不喜,對她十分冷待,慢慢地就連宮女太監都時常打壓她。
文繡在天津靜園的生活越來越凄苦時,她的遠房表姐玉芬來到她身邊,以自己的經歷提醒文繡現在是民國,講究男女平等,勸文繡注意自己的合法權益。經過玉芬的勸說,文繡產生了要和溥儀離婚的想法,想要努力地爭取自己的自由權利。
1931年,文繡借著逛街的由頭離開了靜園,然后半路命太監獨自返回,將她寫好的一封信一同捎給溥儀,并轉告溥儀自己要與他離婚。太監回去后,溥儀慌忙派人去追回文繡,但文繡早就在表姐玉芬的幫助下藏匿了起來。
之后,文繡聘請律師向法院提出訴狀:“控告溥儀虐待文繡,使其不堪忍受。溥儀生理有病,同居九年,未得一幸,因此決意離婚,并索要個人日常所用衣物和贍養費50萬元。”溥儀認為文繡的做法傷了皇室的臉面,但當時各大報紙紛紛報道溥儀被控離婚的新聞,而且文繡的支持者眾多,讓溥儀萬般無奈之下只得聘請律師從中調解。
最終,文繡與溥儀在協商之后簽訂了離婚協議書,協議書規定離婚后溥儀付給文繡生活費5.5萬元,允許她帶走自己的衣服和日用品,但文繡返回北平后,不得做出有損溥儀聲譽的事情。在他們離婚后的第二天,溥儀下了一道荒唐的諭旨:廢淑妃文繡為庶人。
1932年,文繡恢復了傅玉芳這個名字,在北平府右街私立四存中小學做國文和圖畫的授課教師。但是沒過多久,她的身份被曝光,隨之而來的各種記者采訪讓她應接不暇,不得不被迫辭職,與妹妹文珊一起過著隱居的生活。后來,文繡開始向畫家傅儒專心學習國畫技藝。
1945年,中國抗戰勝利,文繡經友人介紹,在華北日報社當上了報紙校對員。張社長非常同情她的苦難一生,將文繡介紹給劉振東為妻。1947年,文繡與劉振東在北平結婚,婚后夫妻感情融洽。
1953年,文繡因患心臟病故去,終年45歲。文繡死后,劉振東找來六塊木板打了一口棺材,將文繡埋葬在北京安定門外的土城義地里。至此,文繡由落魄貴族女到末代皇妃、再到平民百姓的悲涼一生結束。
上一篇:清文宗咸豐貴妃慈禧:垂簾聽政弄權忙,千古罵名不停息
下一篇:清末帝宣統皇后婉容:末代皇后命多舛,凄涼一生引悲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