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辯與詭辯
智者出現在公元前五世紀中葉的古希臘,是古希臘的第一批職業教師,他們周游列國,教授雄辯術。
辯論術在當時風靡希臘各邦,尤其是在民主制城邦,它是爭取群眾,博取名聲和權柄的主要工具,因為在政治斗爭中,往往靠演說而取勝。智者們的教育目的,就是教人以雄辯術,教人學會從事政治活動的本領。智者們熟知在維護一個觀點時,提出恰當而充分的理由是完全必要的,他們了解對于任何事物都可以找到正面理由和反面理由。智者們教人如何辯難,如何從各個方面、多種角度找出有關某一事物的各種觀點,如何把對己有利的觀點突出來,把對己不利的觀點掩蓋下去。
最著名的智者是普羅泰哥拉,他提出了“人是萬物的尺度”的論斷,這個論斷弘揚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強調個人主義和懷疑主義精神,具有相當的進取意識,成為智者們判斷一切事物的原則,也成為一個政治活動家所需要的理論原則。智者派認為,從事政治活動,僅有一個指導性的思想原則還不夠,還應有一定的知識。文法、修辭、辯證法就是智者所主要傳授的知識內容。
早期以普羅泰哥拉等為代表的智者們是一批真正的教育家,他們深信教育在個人發展和國家發展中的作用,而且他們所教授的雄辯術對古希臘奴隸主民主政治在客觀上也起了相當大的推動作用。但隨著民主制的衰落,智者派的“雄辯術”也日益蛻化為“詭辯術”。
奴隸制民主政治走下希臘社會舞臺后,整個社會陷入動蕩之中,陰謀、欺詐、報復司空見慣,邪惡叢生,矛盾雙方不擇手段,凡事已無什么是非曲直。在這種世風日下的環境中,普羅泰哥拉的“人是萬物的尺度”的論斷所表現出來的個人主義、懷疑主義、相對主義等劣根性逐漸暴露,并在一些人的推動下惡性膨脹,智者派中的一部分人開始墮落,成為顛倒是非、混淆黑白的人。
劇作家阿里斯托芬在《云》劇中,辛辣地諷刺了后期智者的詭辯行徑。阿里斯托芬認為,智者的邏輯是歪曲的邏輯,專門用一些反面的理由和一些欺詐的話來駁倒正當的理由。有一位叫歐蒂德謨的智者說謊,當人們指責他說謊時,他反駁說:“誰說謊誰就是說不存在的東西;不存在的東西是無法說的,因此沒有人能說謊?!?/p>
后期智者指鹿為馬,以是為非,以非為是,造謠撞騙,蠱惑人心,腐蝕了希臘社會,敗壞了民風,動搖了社會基礎,成為希臘社會生活中的一支消極力量。他們的不分是非的詭辯使他們原有的崇高聲譽江河日下,以至到了希臘化時代,教育家愛蘇格拉底(Isocrates)還對他們頗有微辭,說什么“佯裝尋求真理”,其實一開始“就致力于欺詐”。話雖尖刻,但卻不失公允。
上一篇:陽球懲貪治腐失之縝密
下一篇:雅樂的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