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上臺的一點教訓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 1889—1945)出生于奧地利的德奧邊境小鎮勃勞瑙的波美客店奧地利海關小職員家庭。希特勒曾在林茨等中學學習,終因不守紀律,學習成績低劣而未能畢業。1903年和1908年他的父母相繼病故,希特勒成為被社會遺棄的孤兒。
1908年,貧困和殘酷的現實迫使不學無術的希特勒獨自到維也納謀生。他幻想當一個藝術家,兩次報考美術學院,兩次落第。身無分文的希特勒只得住進條件簡陋的收容所,靠別人施粥、干雜活為生。1910年他改為賣自己畫的畫為生,長期過著饑腸轆轆、篷頭垢面的生活,使他憎恨這個世界,憎恨除日耳曼人以外的所有“異族”。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希特勒以為上帝賜給他一個升官發財的機會,便加入巴伐利亞王國軍隊,并因在戰斗中英勇作戰,兩次負傷而獲鐵十字勛章,被升為德軍下士。戰爭結束,使他的升官發財之夢破滅。他誤認為德國投降是社會民主黨人和猶太人的陰謀,加倍仇恨他們。
1918年戰爭結束后,希特勒回來慕尼黑。1919年希特勒加入反猶太人和反馬克思主義的政黨——德國工人黨。次年該黨改為“民族社會主義工人黨”即“納粹黨”,希特勒任主席團委員。1921年,希特勒因其具有口若懸河的演講才能、狂熱的日耳曼民族主義和冒險精神,當選為納粹黨的元首并確立了“領袖原則”。1923年希特勒在慕尼黑一家啤酒店發動反對魏瑪共和國的暴亂鬧劇,遭到鎮壓,被捕入獄。翌年,希特勒重建納粹黨。
1929—1933年的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把德國人民推進苦難的深淵。陷于困境的德國中小資產者、軍人和失業工人急盼擺脫貧困、振興國家。希特勒抓住機遇,及時打出社會主義工人黨的旗號,提出民族復興和變革現實的口號,主張將托拉斯企業和大百貨商場歸國有,取消非工作的收入和地租,嚴懲賣國賊、高利貸者及投機分子,允諾工人就業、農民有土地,小商販有財產,從而騙取了中小資產者、軍人和失業工人的支持。希特勒還通過工、青、婦及兒童等納粹黨的外圍組織迅速擴大自己的勢力,使納粹黨成為全國第一大黨。1933年1月,在壟斷資本集團的支持下,希特勒出任德國政府總理。翌年8月,總統興登堡去世,希特勒自稱元首兼總理,下令取締除納粹黨以外的一切政黨,實行法西斯獨裁統治。
希特勒上臺告訴人們:一個流氓無產者,一旦變成個人野心家,就可能墮落為法西斯獨裁者和歷史的罪人。
上一篇:希伯萊教育的宗教化
下一篇:希特勒妄圖稱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