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流失現象
前幾年,小學和初中乃至大學在校生的流失均呈上升趨勢。據國家教委統計,1988年全國小學在校生共流失428萬,平均流失率為3.3%,初中在校生共流失287萬,平均流失率為6.9%,比1987年均有所上升。據上海高教部門統計,僅1988年上半年,上海的80所大學中就有數百名大學生退學,甚至部分研究生也不安心于鉆研學問,紛紛提出退學。
造成在校生流失的原因很多,對中小學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讀書無用論”思想的影響。一些學生認為“知識貶值”、“讀書吃虧”,產生了厭學情緒,紛紛棄學從工、輟學經商。據河北豐潤縣統計,由于厭學而輟學的流失生占中小學流失生總數的49.2%。
第二、只看重眼前利益。一些家長迫使學生退學,特別是在經濟發達地區,致富的門路比較多,一些家長求富心切,不等子女成年,就讓孩子為家里掙錢出力而迫使孩子退學。
第三、難以承受經濟負擔。由于物價不斷上漲,學生在校學習的費用也越來越高,使得一些家庭經濟負擔加重,導致學生中途退學。據河北豐潤縣統計,這類流生占流生總數的15.1%。
第四、學習基礎差。部分學生因學習基礎差,跟班有困難,因而對升學感到希望渺茫而中途退學。據統計,因這種原因而流失的學生占四分之一左右。
第五、教育內部的某些偏差。由于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教學內容單調貧乏,教學方法簡單生硬,教育只面向少數有望升學的學生,學生體驗不到學習的樂趣,進而造成部分學生中途輟學。
與中小學不同,“腦體倒掛”的不合理分配制度、知識分子待遇偏低是影響高校在校生流失的主要原因?,F實生活告訴即將成為工程師、教師的大學生、研究生們,中國的知識分子生活清苦,房子、工資、職稱問題一大堆。有的學生說:“辛辛苦苦幾年,不如暴發戶一天”。于是,部分在校生棄學經商,走上了個人發財致富的道路。
大量在校生流失的危害極大。中小學生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大學生即將成為各行各業的有用之才,他們離開學校,流入社會,既影響了自己的前途,也給社會和家庭帶來后患。中小學生的大量流失嚴重影響了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普及,使新文盲、半文盲大量增加,產生越來越多的低智能勞動者,從而勢必影響到全民族文化素質的提高。大批高校在校生的流失,不但使學生本人即將完成的學業前功盡棄,而且給國家造成巨大浪費,使國家花費許多本來很有限的教育經費培養出的各類人才最終無法為國家效力。
上一篇:學生厭學現象探因
下一篇:學舌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