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傅眾咻
戰國時候,在今河南商丘縣有個宋國,宋國國君表示要實行仁政,于是,主張行仁政的孟子便來到了宋國,希望能有所作為,可是在宋國,孟子并沒真正受到重用,他感到很失望。有一次他與齊國大臣戴不勝談及此事。
孟子問:“你要使你們的國君治理好國家嗎?那我問你:假如有個楚國大臣,想讓他的兒子學說齊國語言,你說他該請齊國人來教呢?還是請楚國人教他?”
戴不勝答:“當然得請齊國人教他。”
孟子又說:“如果請了一個齊國教師教他說齊語,而周圍又有眾多楚國人與他說楚語,那么他能學好齊語嗎?我想即使天天打他,逼他,恐怕也很難達到目的。如果把他送到齊國國都臨淄最熱鬧的地方去住幾年,那么,即使天天打他、逼他說楚國話,恐怕也是很難的?!?/p>
接著孟子又從這個故事引申到宋國政事。他說:“你說薛居州是個賢人,把他推薦給了宋王,要他天天跟齊王在一起,可是宋王左右的人,不論長幼尊卑,都必須像薛居州一樣,這才會有效果,否則靠他一個人能教會宋王什么呢?”
學習語言必須有適當的環境,“一傅眾咻”的做法是很難成功的,整個學校教育更是如此,如果沒有良好的社會環境、家庭環境配合,則學校教育會受到極大影響,所以必須保證教育影響的一致性。
上一篇:一位不懂外文的大翻譯家
下一篇:一句說明抵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