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吳越曲·蘇州之旅·周孝侯廟·周處陽羨第一人
宜興秦時置縣,名陽羨,隋代改義興縣,故宜興又稱“古陽羨”,素有陶都、茶鄉、竹海、洞天“四絕”之稱。唐代陽羨紫筍茶為貢品,地方官須日行400里,將首批貢茶十天內運到長安,趕上祭祀宗廟的“清明宴”,稱為“急程茶”。唐盧仝詩云:“天子未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風物之外,宜興還有一位被稱為“陽羨第一人物”的周處。
《世說新語》載周處除三害的故事。他少年時立身不謹,為鄉里所患,與南山虎、長橋蛟并稱“三害”,后周處幡然悔悟,射南山虎,斬長橋蛟,自己亦從此改惡從善,三害皆除,鄉民大悅。然而關于周處以后的事跡,知者就甚少了。周處(242—297)字子隱,晉元康六年(296)授建威將軍,七年正月與羌人作戰,犧牲在六陌(今陜西乾縣境內),終年五十六歲,追贈平西將軍,謚孝侯。后人為紀念周處,于晉元康九年建廟祭祀。周處廟又稱“英烈廟”,亦稱“周孝侯廟”,位于宜興市南大街東廟巷底,外觀雄偉壯麗,雕刻精致。原廟毀于宋代,現存建筑為明代嘉靖四十五年(1566)重建,至今已四百多年。周處廟有山門殿宇、戲樓、前軒,東西兩廊共五十八間。現存建筑三進第二進為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九架,重檐翹角,是典型的明代建筑,內有周處泥金塑像,上懸“陽羨第一人物”匾,大殿兩壁嵌有晉唐以來碑刻二十六方,其中有陸機撰文、王羲之書寫的名碑。唐元和六年黃泉悠書《重樹平西將軍周府君碑》,亦是江南屈指可數的珍貴文物。
上一篇:浩浩燕趙歌·張家口之旅·北辛堡·古墓一展燕國風
下一篇:浩浩燕趙歌·邯鄲之旅·響堂山石窟·響石鏗鏗光天燦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