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醫藥文化·寸口診
亦稱“取寸口”,脈診內容之一。即切摸掌后橈動脈搏動處。包括寸、關、尺三部在內,統稱為“寸口”。以橈骨莖突處定為“關位”,關前叫“寸”,關后叫“尺”。成年人三部脈的切脈長度為一寸九分。中醫認為,肺能朝百脈,各組織器官有病,就會通過“百脈”反映到肺經的動脈上來,取寸口,就能夠診斷出各個臟腑的病變。寸關尺與臟腑的關系,在《素問》、《脈經》等醫書中都有較詳細的論述。“尺內兩旁則季肋也,尺外以候腎,尺里以候腹”。左手之關脈,“外以候肝,內以候鬲”。右手之關脈,“外以候胃,內以候脾”。右寸口,“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左寸口,“外以候心,內以候膻中”。尺關而直上魚際,“胸喉中事也”,寸關直下于尺,“少腹腰股膝脛足中事也”。寸口診被一直沿用到今天。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富春江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中國文學·封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