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名琛不戰(zhàn)成俘虜
1856年10月8日,清朝水師在一只停泊在廣州黃埔的中國走私船“亞羅號”上捕捉了兩名中國海盜和10名有嫌疑的中國水手。這本屬清朝的內(nèi)政,與英國方面是毫無關系的。但出于挑釁,英國駐廣州領事巴夏禮卻說:“亞羅號”曾在香港領過登記證,應受英國保護。中國無權在船上抓人,并蠻橫地要求廣州當局送回被捕者,同時向英國公開“賠禮道歉”。在這種無理的挑釁面前,清兩廣總督葉名琛完全采取了逆來順受的態(tài)度,將被捕的人犯全部送往英國領事館。英國方面為了進一步擴大事端,卻又拒不接受。英國駐華公使包令借口“亞羅號”事件,向清兩廣總督發(fā)出了最后通牒,并于10月23日派出3艘軍艦,撞入珠江口內(nèi),占領了中國的幾個炮臺,并炮轟廣州城,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兩廣總督葉名琛雖然從來沒有認真?zhèn)鋺?zhàn),但廣州的民間武裝和一部兵勇卻自發(fā)地進行了抵抗。而英國方面此時尚未有足夠的兵力占領廣州,因此,他們攻入廣州騷擾了不久,便退居虎門等待援軍。在戰(zhàn)端已開的情況下,葉名琛仍無動于衷,抱定“不戰(zhàn),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六不”主義,不進行迎戰(zhàn)和備戰(zhàn)的部署,因此,在1857年12月英國援軍到達中國后,僅用兩天時間就輕而易舉地攻占了廣州。兩廣總督葉名琛及其他在廣州的清朝大員均成了英軍的俘虜。
葉名琛雖然不降、不走,但其在英方挑釁面前逆來順受,對于進犯的英軍不戰(zhàn)、不守,無疑等于坐以待毖,終不免落到可悲的下場。對于敵人的無理挑釁,只有針鋒相對,積極備戰(zhàn)并敢于迎擊,方能立于主動地位。否則,只能如同葉名琛一樣,為后人留下遺憾與教訓。
上一篇:葉喬波的遺憾
下一篇:葉爾馬克大意無防遭偷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