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所譡
字正言,號渠塘,世居文城東關。父畢宿燾,乾隆己未進士,仕至吏部員外轉戶部郎中。所譡于清乾隆丁亥 (1767) 入縣學。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 恩科順天府副貢,授寧陽縣教諭。其時逢圣林內洙水斷絕,所譡奉檄疏浚河道,被保薦為安徽建平縣知縣,后調署福建浦城縣知縣。浦城為閩浙扼要之地,去京城、省城必經的大路,南北長二百五十余里。時值清查差務,縣衙內外人員來往絡繹不絕,所譡請于上官,取消縣衙對外迎送的供應禮品。后調任侯官知縣,任滿遷云霄同知、臺州知府。又代理寧紹臺道,調任漳州知府。時漳州民間刁悍械斗成風,水陸巨盜出沒無常,所譡懸賞圍剿盜賊,擒獲林花鼓等十余名巨盜和六十余名同伙余黨,盜風漸漸平息。后任六部員外郎,不久便告歸。著有 《挹翠堂詩稿》 。
畢所譡《挹翠堂詩稿》印本
乾隆四十九年 (1784) ,乾隆下江南巡視,畢所譡時任知府,陪同南巡盛典和曲阜觀樂。時畢所譡作“古銅編鐘”詩一首: “錚錚角徵[1]古編鐘,青碧黝[2]然色澤濃。猶憶當年觀雅奏,金絲堂上識聲容。”
畢所譡署浦城縣時,浦城縣有向皇宮貢鮮荔枝貢樹的記載,道光六年 (1826) 道光皇帝下昭恩免貢鮮荔枝樹。所譡已致仕在籍,見京城邸報,即寫記為敘,并作詩一首: “聞恩免閩省貢京鮮荔枝樹恭記: 荔枝貢樹,沿自前明,仙霞嶺山路四程,需夫千余,舁二百余桶,每桶一株,初結實十余顆,中途搖落,止存三五或二三顆耳,余宰浦城時,身親經理之事也。到京金剪玉盤,得不過四五百枚,水陸程途費逾巨萬,中人千家之產矣,今荷蠲免,慶溢海疆。閩南丹荔貢,舁樹度仙霞[3]。農夫三余望,程將萬里賒。擎盤才數百,中產已千家。除豁天恩渥,流膏到海涯。”畢所譡亦有詩“仙霞嶺”云: “朝霞靄瑞煙,斯嶺古稱仙。云出樓臺際,人行竹樹巔。丹楓紅映日,青嶂翠摩天。表里山川地,巖疆關塞懸。”
所譡兄畢所輯,字子睦,由四庫館謄錄,官至興國州州判。所譡長子以齡,字靜亭,官至山西候補直隸州知州,被授予承德郎,例授奉政大夫。次子以錦,字云亭,附貢生,候選兵部司副指揮,例授文林郎。三子畢以繡,出繼所誴為嗣,字文亭,候選鹽課大使,例授修職郎,少拜曲阜桂復 (未谷) 為師,精隸篆,工篆刻,一生刻印九千三百余方,嘉慶年出版印譜四集,著 《聽雨樓詩稿》《金石錄》 十卷。
【注釋】
[1] 徵 (zhī): 古代五音之一。五音亦稱五聲,即中國五聲音階中的宮、商、角、徵、羽五個音級。
[2] 黝 (yǒu) : 沒有光亮,黑暗。
[3] 舁樹度仙霞: 謂兩個人抬著一棵用小缸栽植的貢荔枝樹,度仙霞嶺上京城。舁 (yú) : 兩人扛抬。
上一篇:畢所密
下一篇:畢承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