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舌戰張昭
東漢末年,曹操統率雄兵百萬,上將千員,揮戈南下,想一舉吞并東吳。值此大兵壓境之際,東吳以張昭為首的一批儒者主張投降。這時,諸葛亮來到吳國,提出蜀、吳聯合抗曹的主張。
諸葛亮剛在帳中坐下,孫權手下的第一謀士張昭便首先發難:“先生自比管、樂;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樂毅佑燕,下齊七十余城;此二人者,真濟世之才也。……何先生自歸豫州(劉備),曹兵一出,棄甲拋戈,望風而竄,上不能助劉表以安庶民,下不能擅孤子而據疆土;乃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無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初也。管仲、樂毅,果如是乎?”
諸葛亮聽了啞然一笑,輕松地反駁說:“鵬飛萬里,其志豈群鳥能識哉?”一句話把在座的儒者鎮住了。為了說明自己剛到劉備帳下所使用的舒緩之策的理由,諸葛亮先打了個比方:“譬如人染沉疴,當先用糜粥先飲之,和藥以服之;待其腑臟調和,形體漸安,然后用肉食以補之,猛藥以治之,則病根盡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氣脈和緩,便投以猛藥原味,欲求保全,實為難矣。吾主劉豫州,向日軍敗于汝南,寄跡劉表,兵不滿千,將止關、張、趙云而已;此正如病勢尪羸已極之時也。新野山僻小縣,人民稀少,糧食鮮薄,豫州不過暫以容身,豈真將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軍不經練,糧不繼日,然而博望燒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輩心驚膽裂。竊謂管仲、樂毅之用兵,未必過此。”
在這里,諸葛亮以一個人患了重病之后應如何療理為例,類比了以劉備“尪羸已極”的處境為什么不能與曹操軍硬打的原因。同時,還用令曹軍“心驚膽裂”的軍事戰績作為論據,有力地反駁了張昭所謂“曹兵一出,棄甲拋戈,望風而竄”的不實說法,也表明了諸葛亮的軍事才能,間接地證明了自己有“管、樂之才”。從而把張昭之流主張降曹的根據批駁了,一句道破,擊中要害。使得在座的江東才俊們,或是默默無語,或是滿面羞色,或是垂頭喪氣,或是無言以對。
上一篇:諸葛亮智收姜維
下一篇:諸葛亮錦囊妙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