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輕信釀成千古悲劇
明末滿州人崛起,不斷興兵犯明,明軍連連失敗。后來明王朝起用了進士出身的袁崇煥,袁崇煥雖然是文官出身,但頗通軍事,他曾單騎出關考察敵情。這次他一到前線就把母親妻子接去,表示全家誓與國土共存亡。他面對用兵如神,所向無敵的努爾哈赤鎮靜自若。寧遠(今遼寧興城)一戰,他親臨火線,浴血奮戰,大敗13萬八旗兵,重創努爾哈赤,使其在敗歸途中死去。皇太極繼位后為了避開袁崇煥,經蒙古,繞河北,入喜峰口,直搗北京。袁崇煥兵分兩路,迅速回師,再次大敗八旗兵,皇太極束手無策。這時正好八旗兵捉住了明宮養馬的太監楊春。皇太極絕望之中生出一計,他叫人故意大聲“耳語”說袁崇煥與八旗兵早有聯盟,里應外合,共滅明朝。這些話都被楊春聽到。后來,八旗兵又假裝疏忽,讓楊春逃走。楊春回到北京,馬上密報崇禎皇帝,崇禎一聽便信以為真,第二天就逮捕了袁崇煥。朝中大臣知道他冤枉,紛紛上書解救。但是崇禎對敵人反相信而不疑,終于以“資敵通敵,欺君誤國”罪凌遲袁崇煥。百姓不知就里,以為敵人到北京是袁引狼入室,在袁崇煥赴刑場時,紛紛撲上去咬他的肉,直咬到內臟。還有人花錢從劊子手手中買肉來吃,咬一口罵一聲漢奸。袁崇煥的母親,弟兄、妻子也被充軍千里以外。
崇禎輕信敵人反間,一代忠良結局慘不忍睹,而且蒙冤青史。歷史上此類事數不勝數。它告訴人們,輕信是可怕的幼稚,輕信必然上當受騙。兩軍對壘,真真假假,反間計是敵人慣用的伎倆,因此一定要慎重行事,注重證據,絕不可輕信。就是日常也不要輕信別有用心人的挑撥,好大喜功者的吹噓,偽君子的謊言,“兩面人”的蜜語,假善人的眼淚,也包括不要輕易相信自己的印象、感覺和揣度,而要理智行事、三思而行。
上一篇:居維葉的“災變說”
下一篇:工農產品“剪刀差”的嚴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