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樁論文剽竊案的教訓
1978年11月9日,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志》收到國立衛生研究院羅德巴德及其合作者J.羅思的一篇論文,內容是對胰島素受體在神經性厭食中的不正常性的研究。雜志編輯部于11月底把這篇論文寄給耶魯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副主任費里格審閱,費里格又轉給索曼征求意見。索曼發現,羅德巴德的文章內容與他過去對有關課題的設想是相同的,就詭稱自己一直在進行這一項工作。他利用羅德巴德的手稿,經過一個月緊張地拼湊數據,泡制了一篇論文。索曼的頂頭上司費里格作為合作者署上了名字,文章投給了由費里格擔任副主編的《美國新醫學》雜志。同時,費里格建議《新英格蘭醫學》不要刊登羅德巴德的文章。
然而事有湊巧,《美國新醫學》雜志編輯部把索曼寄來的文章寄給羅思審查,羅思則把它交給自己的助手羅德巴德,請她提出意見。于是,剽竊的事露了餡。羅德巴德立即給《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寫信,揭露了索曼和費里格的剽竊行為,并附上自己的文章的復制件。編輯部詢問費里格時,費卻說,在收到羅德巴德論文前,他們已經完成了該項研究工作。費里格在答復編輯部后,趕緊與羅思聯系。他們兩人既是競爭者,又是好朋友。于是達成了三條協議:其一,推遲發表索曼和費里格署名的文章,以保證羅德巴德的優先權;其二,將羅德巴德的文章列入索曼文章的參考文獻;其三,費里格將在美國臨床研究聯合會上提一下羅德巴德的文章。他們企圖以此來撫慰一下羅德巴德。
然而,羅德巴德不能容忍這種不道德的行為,堅持要把事情弄個水落石出。1979年3月他寫信給耶魯大學醫學院院長伯林納,要求對此事進行調查。伯林納粗略地看過寄來的手稿,向索曼要了幾份原始數據。但他考慮到費里格作為醫學院副系主任,已發表過200多篇論文,不值得為這一篇論文進行剽竊,便不負責任地駁回了羅德巴德的要求,并希望這件事就此了結。
1976年6月,在羅德巴德的要求下,羅思提議由他的上級J.E.拉爾調查此事。但拉爾難以相信費里格會弄虛作假,便借故推托此事。
1980年1月,哈佛醫學院的年輕副教授弗雷爾同意充當調查人。經過認真地核對原始實驗記錄,終于迫使索曼承認數據是偽造的。費里格這才不得不同意撤銷投到《美國新醫學》雜志上的文章。
接著,科羅納多大學醫學教授受伯林納之托對這次剽竊事件進行第二次調查。盡管證據確鑿,但伯林納卻未對此事做認真及時的處理。
1980年6月,費里格調到哥倫比亞大學任醫學系教授兼系主任。7月,哥倫比亞大學副校長聽說費里格、索曼剽竊的傳聞,立即向伯林納調閱了有關檔案,并成立一個六人教授委員會進行了第三次調查,很快就做出了結論。同時,發現索曼除此之外還有其它剽竊行為。他的11篇論文被撤銷,其中9篇是因為數據來歷不明,并且這9篇文章中又有7篇是與費里格合作的。結果,曾發表過200多篇論文的費里格不得不引咎辭職;而很有才華的索曼,由于不擇手段地違反科學道德,在37歲就斷送了科學研究的前程。
索曼和費里格終于自食其果,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上一篇:一枚“希臘神火”,燒毀征服幻想
下一篇:一次空前持久的經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