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閩粵花·廣州之旅·鼎湖山·蒼梧側聽鳳嶺鐘
距肇慶市東北約18公里處,有嶺南著名的旅游、避暑勝地鼎湖山。這里群山環抱,古木參天,飛瀑如練。
鼎湖山頂有一湖,山形遠眺恰似巨鼎倒立,故得名“鼎湖”。據司馬遷《史記》記載:黃帝打敗蚩尤,平定中原后,曾采首山之銅,鑄鼎于荊山之下。是故,黃帝鑄鼎之地便易名“鼎湖”。不過,當初黃帝究竟在何處鑄鼎仍是一樁“懸案”,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河南人認為是在河南閿鄉縣南的復釜山,湖北人說是在荊州附近的荊山,廣東人則以為在鼎湖山。廣東人之說,追本溯源,約始于明代。慶云寺開山祖師憨山和尚曾云:“蒼梧東望鼎湖東,黃帝飛升湖已空,環珮自歸金闕后,仙靈常在白云中。”故人們以為黃帝鑄鼎遺蹤就在白云寺附近的老龍潭處。相傳,鼎湖山初名“頂湖”、“天湖”、“云頂”,因其上有一個深不可測的大湖,湖底直通七星巖水洞,湖面黝黑可怖。據說黃帝升天后,神仙們居于湖上,時而砰訇作聲,時而幻現一縷青煙,可以為云為雨。《高要縣志》載有:“上有湖,四時不竭……小潭湫四,是皆所謂頂湖也。”
鼎湖山上多佛寺。一千二百多年前,禪宗六祖慧能禪師高徒智常禪師于此建白云寺。此后,這里漸為佛教勝地。明萬歷年間,憨山禪師路過鼎湖,認為鳳來嶺(今慶云寺所在地)是佛地,名之“蓮花峰”。明崇禎年間(1636)梁小川在此建蓮花庵,棲壑禪師抵鼎湖后,改蓮花庵為慶云寺;至清光緒年間,香火之旺更馳譽嶺南及東南亞。
慶云寺為嶺南四大名剎之一,其建筑占地達12,000平方米。鼎湖山峰巒拱抱,四周山勢美景恰似蓮花怒放,而慶云寺正好坐落其中,正如慶云寺門口對聯所云:“蓮花歷劫香初地,云液飛泉響萬峰。”在寺內存有一口清乾隆年間鑄造的“千人鍋”,其直徑為1.86米、深1.05米,可煮米八石,供一千多人食用。此外尚有鑄于清咸豐十年的大銅鐘,該鐘重1920斤,口徑1.2米,高1.32米。每當萬籟俱寂之際,從慶云寺傳出的鐘聲,回蕩于幽谷深澗間,越過層巒疊嶂,注入西江漁家,故有“鳳嶺疏鐘”之說。
相傳,日本入唐留學僧人榮睿大師,為了敦請唐代高僧鑒真東渡日本,自743年起,連續四次隨鑒真東渡,因故未能如愿。第五次東渡又遇颶風,飄泊至海南島崖州。750年,他們從海南繞道廣西北返,途經端州,榮睿大師積勞成疾,病逝于鼎湖山。
郭沫若當年游鼎湖山后,欣然命筆:“古木蔥蘢溪道長,龍潭飛瀑鼓笙簧。白沙題識猶懸壁,紅豆采來已滿囊。喜見山頭多草藥,顧聞佛肚孕峰房,隨園小楷詩清麗,深刻大書卻未遑。”
上一篇:煌煌荊楚吟·南岳之旅·蔡侯祠·芳池月映故宅風存
下一篇:蕭蕭大漠風·蘭州之旅·武威·蒼茫涼州馬踏飛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