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奧運冠軍到處尋找職業(yè)
澳大利亞游泳運手鄧肯·阿姆斯特朗,在漢城奧運會游泳比賽中獲男子200米自由泳金牌和400米自由泳銀牌。然而當他帶著奧運獎牌離開漢城回國后,等待著他的卻是失望。
阿姆斯特朗從小喜歡游泳運動。1983年,在布里斯班舉行的友誼運動會上,年僅十五歲的鄧肯·阿姆斯特朗竟然在兩個項目的比賽中贏得了勝利。可就在一年以后,命運給了這個年輕人殘酷無情的打擊,他患了腦膜炎,半年多掙扎在死亡線上,沒能參加1984年的奧運會。病愈后鄧肯·阿姆斯特朗重新參加訓(xùn)練,但除教練拉里·勞倫斯之外,沒有人相信他會取得成功。按西方慣例,對有培養(yǎng)前途的運動員在工作和學(xué)習(xí)上提供方便并給以優(yōu)惠。但澳大利亞并沒有推行這一做法。阿姆斯特朗為了訓(xùn)練,不得不放棄學(xué)業(yè),但是又無法找到工作。連澳大利亞奧委會也以阿姆斯特朗是沒有培養(yǎng)前途的人而不發(fā)給他補助。阿姆斯特朗克服重重困難,堅持訓(xùn)練,游泳技術(shù)不斷提高。1986年在馬德里舉行的世界游泳錦標賽上名列第六。就是這個被認為是沒有前途的人,卻在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上,奪得一塊金牌和一塊銀牌。他相信今后的生活一定會成為另外一種樣子,能夠找到工作,政府也會重獎他,然而他所希望的都沒能夠?qū)崿F(xiàn)。在世界各國,奧運會冠軍都被尊為民族英雄。可奧運金牌并沒有絲毫改變鄧肯·阿姆斯特朗的生活。他的名字已三年列在布里斯班勞動介紹所的名冊上,每周領(lǐng)取失業(yè)補助金。他每月要去那兒登記兩次,他參加漢城奧運會時無法重新登記,勞動介紹所竟將他的名字從領(lǐng)取補助金的名單上劃掉了。這種遭遇使他的教練員不得不離開游泳池,另去尋找能夠賺錢的工作去了。鄧肯·阿姆斯特朗一個人留了下來,他不舍得放棄自己的事業(yè)。為了生活,他又重新沿著熟悉的道路去勞動介紹所領(lǐng)取補助金。俱樂部的朋友們也向他伸出援助之手,通過各種手段搞募捐活動,以資助他繼續(xù)進行訓(xùn)練。
鄧肯·阿姆斯特朗在沒拿到奧運金牌之前,生活是悲慘的;而當他獲得奧運金牌之后,生活并沒有發(fā)生什么改變。這在其他國家是不可思議的事。他由于從事了體育事業(yè),生活坎坷,道路艱難。在澳大利亞,失業(yè)者很多,而鄧肯·阿姆斯朗大概是這片綠色大陸上最出名的失業(yè)者了。
上一篇:一個歷史性的錯誤
下一篇:一個女教授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