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魏救趙·敵強我弱,量力智取
晉咸和三年(328)九月,陶侃、溫嶠、庾亮等人率領義軍發動全面反攻,斬殺叛軍頭目蘇峻。叛軍將領匡術看到大勢已去,要求降附義軍,遭到蘇逸(蘇峻之弟)的圍攻。匡術派人殺出重圍,向溫嶠請求救援。對于義軍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只要援救匡術成功,全面擊敗叛軍就又多了一成希望。但眼下江水暴漲,舟船行駛多有不便,要直接救援匡術顯然十分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江州別駕羅洞向溫嶠建議,義軍可不必去冒渡水的風險,也同樣能夠替匡術解圍。榻杭是叛軍的重鎮之一,義軍如果攻下榻杭,圍攻匡術的叛軍必定無心戀戰,這樣即達到了援救匡術的目的。溫嶠覺得羅洞的意見很好,當即發兵攻陷榻杭,隨后又乘勝進逼叛軍巢穴石頭城。叛軍應接不暇,不久即分崩離析,全軍覆沒。(《晉書·溫嶠傳》)
上一篇:異為己用·推崇對手,反受尊重
下一篇:將計就計·將錯就錯·旋于高麗,不墜其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