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窮寇·遭突襲·飲敗高梁河
北宋太平興國4年(979年)正月至5月,宋太宗趙光義為了統一中國北方,親征北漢,獲得勝利,在部分將領的建議下,趙光義決定乘勝揮師幽薊,消滅北方唯一的敵國遼,以實現統一。進軍之初,宋軍十分順利,在六月份一個月內攻克遼易州(治所在今河北易縣)、涿州(今河北涿)順州(今北京順義)、薊州(今天津薊縣)等地,并包圍了遼南京幽州(今北京市)。在宋軍猛攻之下,遼幽州守將耶律學古殊死抵抗,但已是岌岌可危。遼景宗命耶律沙與耶律休哥率軍馳援幽州,耶律沙軍先行趕到,與宋軍大戰于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門外),但因寡不敵眾,被宋軍擊敗。宋太宗不顧士卒疲弊,一面繼續攻城,一面分兵追敵,恰遇耶律休哥率援軍趕到,耶律休哥與耶律斜軫兵分兩翼,會同耶律沙之軍對宋軍實行包抄反擊,宋軍大潰。耶律休哥揮師追擊30里,斬宋軍萬余人。幽州守軍亦乘機殺出,破宋圍城之軍。宋太宗倉惶乘驢車南逃,耶律休哥在身被三創,傷重不能騎馬的情況下,乘輕車追擊宋太宗至涿州,不及而還。宋太宗狂奔一夜,天明至涿州才得以收攏潰軍,班師撤回。此役損失兵力、物力不可勝計,收復燕云十六州,消滅遼敵的第一次行動也失敗了。
宋軍在兵力、物力上是占有優勢的,加之皇帝親征,人人效命,又是乘勝勢而進擊,本不應潰敗如此。但宋軍已連續作戰數月,士卒疲勞不堪,未及休整,在近20天的幽州攻堅戰中精神、氣力消耗較大,被遼以逸待勞的援軍兩翼包抄突襲,必定難以抵擋,而守城遼軍殺出,反對宋軍形成了包圍,可見此戰宋軍之失,主要在于宋太宗忽略了部隊的休整。
上一篇:追求“陽光色”——弊大于利
下一篇:遇羅克與被絞殺的《出身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