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
第一位信奉基督教的羅馬的帝國皇帝。政治家、謀略家。4世紀初羅馬帝國在戴克里先死后,改革所緩和的3世紀危機再度出現,統治階級內部紛爭再起。君士坦丁實施了一系列與戴克里先不同的政治謀略和措施,進行政治、宗教和社會改革:一、廢除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制,皇帝統一控制全國,將帝國劃分為高盧、意大利、伊利里亞、東方四大行政區,下設行政區,再下為行省。大行政區的民政由四個近衛軍長官負責。二、313年頒布著名的“米蘭敕令”,承認基督教的合法地位,歸還以前沒收的教產,保護教會,還授予教會一系列特權。從此,以基督教作為羅馬帝國的精神支柱。三、330年從羅馬遷都東方的希臘舊城拜占庭,改名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大規模擴建。作為永久性的首都。四、頒布一系列維護奴隸制度的法律。如:重申奴隸主有權處死奴隸;加重對逃奴及其煽動者的刑罰;允許貧民出賣子女為奴;允許奴隸主將被釋奴重沒為奴;規定隸農及其后代必須固定在主人的土地上等等。君士坦丁的改革暫時穩定了動搖中的羅馬帝國的統治,但卻未能改變羅馬帝國和奴隸制度走向衰亡的歷史命運。
上一篇:后應論
下一篇:吳味道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