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第五十七
巽下巽上
巽的本義為入,為順;引申為王者下達命令,而臣民順從。單卦的巽由一個柔爻與兩個剛爻組成,屬于陰卦。一個柔爻凝滯于下端,兩個剛爻則入于柔爻之中,因此巽為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一個柔爻蟄伏于兩個剛爻之下,陰柔順從陽剛,所以巽也為順。重卦的巽由兩個單卦的巽相疊而成。
從卦象來看,巽為風,王者發號施令,猶如風為天之號令,萬物無不受其吹拂,君令既出,百姓無不順從。兩個巽卦相疊,有反復叮嚀,一再重申命令的意思。綜觀六爻,九五是具有陽剛中正之德的君王,號令天下,其馀五爻都應當順從。但是處巽之時,剛爻難免有過于剛強而違逆上意的嫌疑,柔爻又容易犯過度柔順而唯命是從的弊病,只有剛柔適中才符合巽卦的精神。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巽(xùn)為入,可以消解積壓已久的陰晦,去除因循已成的弊端。巽卦九五以剛爻居陽位,得上卦的中位,是陽剛中正的君王。他的命令如同巽風一般暢行于天下,無處而不入;同時,巽卦上下二體的柔爻皆居于剛爻之下,表示陰柔順從陽剛,宜其有達致亨通的道理。但是,巽卦的主爻為初六與六四,俱為柔爻,資質柔弱,因此只得“小亨”。
處巽之時,由于陰柔順從陽剛,所以利于進往。然而,必須依從正道,跟隨正人君子,其行動才能合于正理,所以說“利見大人”,因為大人能指示我們何者方為正理善道。
例解 傳統儒家的德治思想恰好與巽卦的精神相通。在上位者以身作則,以德化民,正如孔子所說:“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意思是說,在上位者教化下民,猶如風從草上吹拂而過,草必隨之傾倒一般,萬民無不順從。因此中國傳統政治重視圣君賢相,講求王道,這就是“利見大人”。然而,德治相對法治而言,并非訴諸強制,而需依賴在上位者與在下位者間的自由互動,短期內不容易收到立竿見影的成效,如同巽卦以柔爻為卦主,短期內僅能得“小亨”。
初六 進退。利武人之貞。
初六為柔爻,又居于巽卦的最下方,地位卑下而上承九二剛爻,過于卑微順從,以致一旦聽聞君令,便茫茫然進退不知所措。巽卦卦義為君王申命,萬民順從,貴在令出必行。為了彌補初六柔弱無所適從的缺陷,爻辭告誡初六“利武人之貞”。初六上承九二,若能輔以武人的正固剛決,剛柔相濟則為有利。
例解 舉例來說,性格較為柔弱的人若想創業,最好選擇個性較為剛健的人為搭檔,以互補短長。畢竟,過于柔弱往往難以應付創業過程中的艱難險阻,也較不易果斷地做決定。正如初六爻辭所說“利武人之貞”。以剛健彌補自身的缺陷,對于邁向成功毋寧有莫大的助益。
九二 巽在床下。用史巫紛若。吉無咎。
“史巫”是傳達人的誠意于神明的官職。“紛”為盛多頻仍。“若”為語助詞。九二以剛爻居陰位,地位仍然較低,態度過于恭敬巽順。君王的命令一下達,九二就跪拜在床下,巽順服從聽命。又因為九二親比初六,且具有陽剛的資質,恐怕有招納不順的嫌疑,而遭九五君王的猜忌,于是用其居下卦中位的孚實誠信之德,通過史巫向九五君王頻頻傳話,以表示他的忠心不二。九二雖然過于恭巽,不合正禮,然而處巽之時,在下位者應該順從在上位者,所以九二唯有“吉”才能“無咎”。
例解 西漢時期有個文學家、著名滑稽大師,名叫東方朔。他雅好志怪傳說,又喜愛經術,到長安以后當了公車上書的官,負責給皇上傳遞各種奏章報告,常在皇上左右侍奉。他善于用講神怪故事的方式,柔軟地勸諫漢武帝,深得武帝賞識,很快便詔拜為郎。漢武帝還對大臣們說:假如東方朔沒有那些狂放的行為,你們沒一個人能比得上他。東方朔懂得“巽在床下”的道理,恭敬馴順地勸說皇帝,所以能“吉”而“無咎”。
九三 頻巽。吝。
“頻”為反覆。“頻巽”指時而順從,時又違逆,反反復復。九三以剛爻居陽位,過于剛強,又處下卦的上方,不合中道,個性剛亢而不能巽順聽命。但是,處于巽順的時勢下,九三不得不低頭,勉強巽順,但終究有所不滿而反抗;反抗不成之后,又再巽順,如此一再反覆,變化無常。九三處巽之時卻過于剛強,疑慮而不能果斷,因此不能執行君王的命令,為有鄙吝。
例解 在一個組織里,倘若某一部門的主管能力雖強,卻自視過高,加上他的理念和組織的既定政策不合,則難保他能順從組織的決策,用心貫徹執行。假使他如九三一般“頻巽”,大概難以久居其位,更可能損害到整體的利益。
六四 悔亡。田獲三品。
“田”指田獵。“田獲三品”意謂田獵一舉而獲得三品。“三品”指獵物兼具供應祭祀、招待賓客和自家食用等三種功用,比喻六四用武而大有功。六四以柔爻下乘九三剛爻,為逆比,原本應該有過悔。但是,六四以柔爻居陰位,當位得正,且上承九五剛爻,成正比,又處上卦的下方,是以居上位而能謙下。
六四既順承于上,又謙巽于下,可謂巽于上下,無不得當。六四善于面對巽順的時局,將不致有過悔,所以說“悔亡”。猶如奉君上的命令田獵,一舉而獲得三品,其利益及于上下,實屬大功一件。
例解 春秋時代,管仲輔佐齊桓公,富國強兵,盡山海之利,興鹽鐵之政,明法度,宣教化,倡議“尊王攘夷”,而九合諸侯,實在是巽于上下而“田獲三品”的有功大臣。
九五 貞吉。悔亡。無不利。無初有終。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九五以剛爻居陽位,處上卦中位,具陽剛中正之德,為巽卦主爻,亦即發號施令的君王。巽強調柔順之道,利于守正,九五以中正之道號令天下,則“吉”而“悔亡”,無所不利。君王下達命令的目的在于變更舊有的制度與習慣,以除弊興利。“無初”指命令剛發布之初,變革尚未臻完善。“有終”指命令已確實執行,變革方得完成。命令必須徹底執行,否則淪為紙上作業,只會減損君王的威信。因此,發布命令應審慎為之。
“庚”是“更”的同音假借,引申為更改、變更。古人以天干計日。庚日是更改命令之日。“先庚三日”是庚日的前三日,即丁日。“丁”與“叮”為同音假借,引申為叮寧。“后庚三日”是庚日的后三日,即癸日。“癸”與“揆”為同音假借,引申為揆度、度量、考量。如果要變更既有的制度與習慣,必須在變更前一再叮嚀;在變更后揆度考量再三。如此申命行事,才能入于事理,順于人心,方合于巽卦的道理而得吉。
例解 從現代民主政治的角度來看,法律由代表人民的立法機構所制定。在制定法律的過程中,應事先深入調查研究,廣為聽取各方意見,然后就立法的旨趣、原則及文字考量再三,才完成法律的制定。法律制定后施行前,政府應廣為宣傳,使人民了解其內容。這些都體現了“先庚三日,后庚三日”所標顯的叮嚀、揆度的精神。
上九 巽在床下。喪其資斧。貞兇。
“資斧”當作“齊斧”解釋,是用來齊物的利斧,見《漢書·王莽傳》所引爻辭。上九處于巽卦的極端,有過于巽順的流弊,所以說“巽在床下”。巽順至極本當有變,然而,上九因過于巽順,而喪失其剛斷的本質,猶如喪失了齊物的利斧,致無法權宜行事,適時應變。上九倘若固守于此而不知變,將導致兇禍。
例解 靖康之難后,南宋與金對峙,宋兵并非不能抗金。強敵在前,正是宋室振奮的好時機。盡管岳飛率宋軍在多次戰事中取得勝利,高宗趙構(1107—1187)卻一意求和,對金稱臣,正所謂“巽在床下”。對金和議既成,朝中主張恢復中原的人士盡遭貶斥,以致“喪其齊斧”,從此恢復中原的雄心不再出現,只能偏安江南,終為蒙古人所滅,誠所謂“貞兇”。
上一篇:白話《易經·巽下坤上》原文釋義
下一篇:白話《易經·巽下離上》原文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