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施特勞斯父子的矛盾
生活于1825—1899的奧地利人約翰·施特勞斯是膾炙人口的《藍色多瑙河圓舞曲》的作者,享有“圓舞曲之王”的美名。其父亦為著名作曲家,被譽為“圓舞曲之父?!备缸觽z姓名全同。為區別起見,后人只好在他們的姓名前加上“老”或“小”。
老施特勞斯整天為生活奔忙,有時一人主持三個樂隊的演出。他從一個樂隊跑到另一個,每隊只親自指揮幾支曲子。如此往往延續至深夜,凌晨方能入睡。而白天他又忙于接待客人和寫作。
樂隊的排練一般在家里進行。長期耳濡目染,小施特勞斯也對音樂有濃厚興趣。
但老施特勞斯卻頑固地反對兒子以音樂為職業,據說是因為他認定這行當太清苦。但小施特勞斯幸好得到母親的理解和支持。她從有限的生活費中省出一部分給孩子買樂器,請老師。
有一次,正當小施特勞斯模仿父親的姿態,對著鏡子刻苦練習拉小提琴時,老施特勞斯推門進來了。他勃然大怒,當即把提琴鎖時箱子。然而,好心的母親又買來一把新琴。
由于父親的堅持,從中學畢業的小施特勞斯進了工業??茖W校。但他依然惦念著音樂,從60歲的教堂風琴師德雷克斯勒學作曲。
功夫不負有心人,19歲的小施特勞斯終于贏得了市政當局核準組建自己的樂隊。
1814年10月15日令小施特勞斯沒齒難忘:樂隊的首場演出在維也納近郊一家飯店舉行。盡管老施特勞斯企圖自己安排演出加以抵制,音樂會進入高潮時奏響了他的圓舞曲。全場聽眾對這種巧妙地表達的美好情感報以熱烈的掌聲。
小施特勞斯的成功終于使父親改變了態度。經過不懈的努力,他取得了比老施特勞斯更大的成就。
在音樂史上曾有不少大音樂家起步時走過彎路,得不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這也和當時音樂家地位低下,生活缺乏保障有關。(在昔日的歐洲,音樂家往往賴教會、貴族,或富人資助。)
吸取許多教訓,也由于時代的變遷,如今的家長們一般比較開通了。最好的選擇是:仔細發現孩子的特長和愛好,不按主觀愿望強迫他們往哪個方向發展。
有趣的是,老施特勞斯本人也是經過與家長斗爭才當上音樂家的。父親執意要他在裝訂作坊學徙,逼得他離家出走。
上一篇:約翰·布朗起義的失敗
下一篇:約翰·朗作假有保護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