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術僵化·血濺永樂城
宋元豐4年(1081年),宋神宗出動30萬大軍,分兵五路征討西夏,種諤等先后攻克米脂(今陜西米脂)、銀州(今陜西橫山縣東)、夏州(今陜西靖邊白城子)等地,但終未守住,得而復失。次年,宋將徐禧、沈括為了控制橫山一帶,用幾天的時間修筑了永樂城(在今陜西米脂西北),并以該城為起點沿橫山修筑了六個砦堡,用以防御西夏軍隊的進攻。永樂城修好后,徐禧、沈括及一同監修該城的內侍李舜舉反回米脂,留大將曲珍防守永樂城。此城修筑于高崖之上,內無水涯,實難御敵,反而成了宋軍的包袱。當時西夏20萬大軍正屯兵于涇原(治所在今甘肅平涼),聞知宋軍筑城,大將葉悖麻派阿約勒為前鋒,攻綏德以牽制、迷惑宋軍,親率傾國之兵來攻永樂城。前來報告徐禧等西夏軍來攻永樂城達十數次,徐禧等不相信,且說:若西夏軍真敢來,正是我們立功的好機會。當情報得到證實后,徐禧留沈括守米脂,自率主力馳援永樂。行前,大將高永亨指出:永樂城中人少,又無水,不可據守。徐禧不僅不聽,還以沮喪軍心的罪名將亨系獄。到達永樂城后,永亨之兄弟高永能建議,乘夏軍剛到,立足未穩之機襲擊之。只善紙上談兵的徐禧竟然說道:你懂什么?王者之師不打沒列好陣的軍隊。西夏軍從容分陣,隨即揮師渡過永樂城邊無定河,向宋軍逼近,徐禧親自督戰,曲珍等宋將率部殊死抵抗,但終于抵擋不住西夏軍的攻勢,宋士卒人人有懼色。曲珍趕忙向徐禧建議:現在軍心動搖,不可硬拚,否則必敗。請收兵入城。依險抵敵。不料徐禧厲聲責問;你身為大將,怎么能遇敵不戰,先自退兵?曲珍等無奈再戰,前軍被西夏軍沖潰,返身回逃,踐踏后軍,宋軍陣勢大亂,曲珍等收攏殘軍一萬五千余人,攀崖退至城中,馬匹等俱棄置給敵軍。永樂城外圍戰以宋軍的慘重損失告終,西夏軍乘勢包圍了永樂城,有水之處均被西夏軍占據。西夏軍亦棄馬攀崖登城,宋軍拚死抵抗,但城內糧斷水絕,外邊援軍不至,永樂城顯然已難守住。曲珍及高永能等力勸徐禧突圍而出,徐禧固執不聽,結果士兵饑渴而死者大半,9月20日夜,天降大雨,西夏軍以夜色掩護,乘機攻下了永樂城,徐禧、高永能等戰死,宋軍民20余萬人被殲。
此戰宋軍之失有四:一是宋軍不必以修筑永樂城來做為基地,給自己的身上背了個包袱;二是不應不勘察地勢,將城筑在缺水的高崖上;更主要的原因則在主觀上,即三,既然修城是為了依險而守,徐禧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不該與敵硬拚;四則當城不可守時,應保存有生力量,尋機突圍。徐禧固執己見,用兵無方,實是永樂城慘敗的禍根。
上一篇:戰備不足失郢都
下一篇:戰術呆板,喪失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