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的八十年代美國學校改革運動
美國學校改革于1983年4月開始在國家政治舞臺上大張旗鼓地進行。當時受美國教育部長貝爾指派的民間團體——實現最優良教育問題全國委員會,發表了一份題為《國家處在危險之中》的報告,嚴厲批評了美國中小學的教育質量。在這份報告的推動下,發動了一個規模宏大的學校改革運動,全國50個州和幾乎每個地方的學區都參加了這個運動。教師的薪水得到了提高,實施了對教師頒發合格證書的新制度。課程設置著重加強核心學科并嚴格執行要求學生和教師同樣遵守的新的考試大綱。委員會還制定了建立國家評估制度的框架,它不僅首先要求地方學區和各州在比較學生成績時,在本國學生之間比較,而且還要同別的國家的學生比較。
但是,教育報刊對前5年如火如荼的改革運動進行了反思后得出一個令人驚訝的結論:80年代的學校改革運動并無重大成就。誠然,就按照標準化進行的考試得到的分數來說是有成果的,但這些成果大部分表現在較低年級和次地的技能方面。80年代末的美國學生的成績與80年代開始時美國學生的成績相比毫無進步。可以說,80年代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的改革運動完全沒有達到實際目標。
對這一驚人的事實的認識引起了教育界和政界領袖們的深刻思考。首先,美國人開始理解,使16萬個高度分散的學區取得成就對國家的利害關系極大。布什總統就職時表示要成為一名“教育總統”,他一直努力讓人們注意這個對國家越來越重要的問題。其次,關于采取何種措施把美國公立學校的質量提高到世界級水平的戰略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政界、企業家和其他各界的領補們開始認識到,80年代席卷美國50個州的教育改革失敗的原因在于沒有采取新的觀點,只是對以往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內容增加份量和多花錢、多考試,其他一如既往。
公眾對美國教育質量日益關注,根本的原因在于一系列的社會變化。最顯著的變化是,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全球的經濟氣候和在大多數領域里對就業者的要求越來越高。過去,美國因擁有大量自然資源而對教育水準采取漫不經心的態度,美國學生可以不必像他們的歐洲及日本的同齡人那樣艱苦學習,因為他們不必在學分上比別人表現得更出色。但這樣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美國人現在認為,“在資源是從土地中開掘出來的時代,美國是一個富國,但是現在資源是從人的頭腦中開發出的時代,我們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現代社會和經濟情況顯然與以往大不相同,沒有觸及教育基本結構、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必然要導致失敗。美國人總結80年代學校改革的失敗教訓,提出公立學校機構和管理方法要進行改革,必須從基層開始。這些改革包括:①教育系統應下放權力,使各校可以自主地對預算和其他決策作出決定。②課程、課本的選擇等事宜應讓教師參與。③實行諸如共同學習等新教學方法,允許學生在自己的學習中發揮主動性。④取消標準化考試,應采用項目設計、工作實踐和其他考核解決問題能力的新方法,這樣才能衡量學生是否具有較高級的技能。⑤父母有自由選擇上哪所學校的權利。
上一篇:失敗了的“高貴試驗”——禁酒:
下一篇:失敗的新詩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