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章趣談·虛谷
《虛谷》:虛谷 清道光三年—光緒二十二年(1823-1896),俗姓朱,名懷仁,僧名虛谷,號紫陽山民。太平天國時以參將效力清營,意有感觸,遂披緇入山,不禮佛號,唯以書畫自娛。擅畫山水花卉,蔬果禽蟲,無一筆滯相。運用干筆偏鋒,冷峭新奇,別具一格。尤擅以破筆作松鼠、金魚等。逸筆草草,于干枝中,有秀潤之致。能詩。著有《虛谷和尚詩錄》。
《虛谷》:主要閑章:三十七峰草堂 紫陽山民
三十七峰草堂
“三十七峰”當指黃山三十六峰加上歙縣的紫陽山而得名。宋濂《新建縣學記》載:“其地(歙縣)為東越奧區,號多佳山水。黟川為龍前奔,蜿蜒數百里不絕,紫陽、問政二山矗起東南,勢若翔鳳,飛瀑、紫荊諸峰又騰翥于后先,而黃山正直西北,奇巒之可名者凡三十六,丹壁翠崖,分割陰陽,而吐和降精于無窮。”歙縣城南的紫陽山,正對西北的黃山,在虛谷看來,這紫陽山和黃山三十六峰是一脈相承,地望相接的,筆者以為,他取這個齋名,以示對故鄉的思念,應該是很自然的事。
紫陽山民
紫陽山在歙縣城南五里。《歙縣志》載:“紫陽山,在郡治南,聳立眾山中,高出云表。朱子考吏部韋齋先生愛之,以少時讀書于此,后官閩中,仍署其所居廳事,曰‘紫陽書堂’示不忘也。朱子閩歸,復止此,故世尊之曰‘紫陽朱子’。”關于“紫陽”得名,施璜《紫陽書院建置序》云:“其山豐郁秀麗,端凝若堂,東向而峙。每將曉,日未出,紫氣照耀,山光顯爍,類赤城霞,故曰‘紫陽’。”由此可知,朱熹的父親朱松(韋齋)曾住歙縣紫陽山,其母為歙縣人。后人為紀念朱熹,于此建“紫陽書院”,朱氏后人亦常以“紫陽”為號,虛谷本姓朱,取紫陽山民的號,其用意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十七峰草堂
紫陽山民
上一篇:翰墨趣談·薛濤
下一篇:翰墨趣談·虞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