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水浮說
戰國時代對天地為何不墜不陷的一種解釋。當時人們因受地理知識的局限,認為地球是一個長方形的有限實體。它一半沒入水中,一半露出水面,載水而浮,故不墜不陷,這是一種直觀樸素的認識。《管子·地數》有“地之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其出水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
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水浮說
戰國時代對天地為何不墜不陷的一種解釋。當時人們因受地理知識的局限,認為地球是一個長方形的有限實體。它一半沒入水中,一半露出水面,載水而浮,故不墜不陷,這是一種直觀樸素的認識。《管子·地數》有“地之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其出水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氣舉說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醫藥文化·水飛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