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城市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最后階段,德國法西斯被擊潰,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城市被徹底摧毀,總計至少有四分之一住宅被炸毀,而在大城市中有三分之二住宅被炸毀,成百萬人在轟炸中失去他們所有的財產,只得在防空壕、難民營、碉堡以及地窖中生活。失去了四分之三住宅的柏林市成為“死亡的城市”。(美國駐軍最高司令克萊將軍在第一次訪問柏林時用了這句話)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由德、意、日法西斯國家挑起的侵略戰爭,因此德國城市經濟的被破壞,是法西斯侵略者自食其果。德、意、日自稱是“改造世界的軸心”,故稱軸心國;其對立面是中、蘇、美、英、法等稱同盟國。盟國的空襲在最后的戰爭期間在很大程度上是針對城市的地區。英國的轟炸政策著重于對德國大城市進行夜間的地毯式轟炸。1942年5月出動1000架轟炸機空襲科隆市,死400人;1943年7、8月對漢堡市的轟炸,死4萬人;1945年2月對德累斯頓的空襲,死135,000人。通過系統的轟炸來摧毀德國的工業和管理中心。而美國投擲炸彈的目標則是德國經濟的神經中樞,如人工合成燃料工業和交通網。1944年下半年,擲在德國土地上的炸彈相當于自從戰爭開始以來投擲炸彈量的總和。1944年中,德國鐵路體質每天運行15萬節貨車,到1944年12月僅為9萬節貨車,1945年2月只為4萬節貨車,1945年3月不過為1.5萬節貨車。從前德國貨運有70%通過鐵路,20%通過水路,交通系統是遭受打擊最為沉重的經濟部門。無數的鐵路樞紐,火車站,隧道,火車調車場和道岔已經不能使用。鐵路運輸幾乎完全癱瘓。大約有70%架設在路上的鐵路橋已經倒塌,因而同時封閉了鐵路和水路運輸,也使內河航運完全垮臺。例如萊茵河作為最重要的德國河流,由于半數以上的橋梁被摧毀,約1,700艘船只沉沒,全程不能通航。同樣,北海港口也因充塞著沉沒的船只不能使用。許多運輸設施以及工業設備已被徹底摧毀。
隨著城市經濟的破壞,急劇膨脹起來的貨幣財產和不斷下降的德國實物資本形成鮮明的對比,據估計,實物資本在1938年到1945年期間從4,150億馬克下降到1,900億馬克。專家們計算,農業和工業建筑物價值損失幾乎達25%,農業動產和住房建筑物損失50%,私人實物財產損失超過60%以上,其他由非建筑物構成的工業財產損失75%。1945年3月,希特勒下令在后撤時破壞德國的一切軍事、交通、通訊、工業和供應設施,毀滅一切倉庫,推行他的焦土政策。1945年4月20日希特勒最后一次過生日時,帝國債務已高達3,370億馬克,而戰爭爆發時,僅為310億馬克。柏林交響樂團在柏林被攻破前的最后一場音樂會演奏了華格納歌劇“神界的黃昏”,其莊嚴的哀樂宣告陣亡將士殿的毀滅,群神的死亡和世界的末日。這恰如其分地描繪了當時的情景。
毛澤東曾經說過:“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這是中國人形容某些蠢人的行為的一句假話。各國反對派也就是這樣的一批人。”德國希特勒就是這批蠢人中的一個,他妄想霸占世界發動戰爭,而結果卻以國敗城毀人亡而告終,這正是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這個案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侵略戰爭是反對派套在自己脖子上的一條絞索,越發動戰爭,套在他頭上的絞索也就越緊。
上一篇:死于精神病院的斯美塔納
下一篇:死后成名的女詩人——狄金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