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被圍勢力衰
秦伐楚拔郢之后,其勢力進入中原心臟地區,遂乘戰勝之威,轉其兵再次進攻韓魏。韓國無屈服于秦,因此打擊的重點便落在了魏國身上。魏國的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市),地形上無險可扼,向為中原四戰之
。秦攻魏的進攻方略,以魏都大梁為目標,采取三路包圍的態勢。南路由白起率領,攻擊大梁的南面;秦相魏冉率中路軍,攻擊大梁的西面;北路由相傷率領,攻擊大梁的北面和東面。如此三路進攻,對大梁形成四面包圍。
公元前276年,白起率南路軍首先攻魏,占領魏國的邊邑2城(今河南省襄城縣、舞陽縣附近)。次年,秦相魏冉親率中路進攻大梁。韓僖見秦大舉攻魏,深恐魏亡韓亦不免,派大將暴鳶率軍救魏。魏冉擊破韓軍,斬首4萬,暴鳶逃往大梁。秦軍乘勢又攻取魏城三座。秦軍直抵大梁城下。
公元前274年,大梁被圍一年之久。齊襄王見魏國有將滅亡的危險,為避免禍及于齊,起兵救魏。魏冉軍又擊敗齊魏聯軍于大梁以北,斬首4萬。于是魏國自溫邑以東至原邑一帶,盡被秦軍占領。
魏國為擺脫困境,遣使前往趙國,表示愿將鄴城(今河北臨漳縣西)奉送給趙。趙惠文王與群臣商議,接受魏國的奉獻。答應與秦“閉關絕約”,并出兵援魏。
公元前273年,趙、魏聯軍進攻秦軍扼守下的韓地華陽(今河南新鄭縣東南)。魏冉命南路軍白起與北路軍胡傷實施南北夾攻,大敗趙、魏聯軍于華陽城下,斬殺13萬人。魏軍統帥芒卯收容殘部,撤出戰場,向大梁方向退卻。趙軍見自己處境孤危,奪路潰逃,打算渡河返國,被秦軍白起追殺,又殲其2萬余人。白起乘勝向大梁急進,企圖一舉滅亡魏國,以斬斷楚、韓、燕、趙之間的戰略聯系。魏國一旦滅亡,便不啻“絕縱親之腰”,“斷山東之脊”,各國均感到嚴重威脅,決心“首尾皆救中身”。魏國也積極開展外交活動,派須賈對秦相魏冉說:“楚、趙有聯合援魏的趨向。魏國為挽回大局,若征30萬大軍守衛大梁,就是湯武在世,也攻不下大梁。這樣秦國不但消耗巨大,說不定還會前功盡棄。”魏冉感到須賈的話是有根據的,于是命令秦軍暫停圍攻,但要求魏國割地才停止戰爭。魏安釐王權衡形勢,還是決定把南陽(今河南修武縣北)割讓給秦國,作為秦退兵的條件。
秦伐魏大梁、華陽之戰,是戰國時期秦、魏之間關鍵性的一戰。魏國的失利,主要是秦國的連連進攻,長久的圍困,使魏軍東奔西突,實力耗盡,疲于奔命。雖有各國援救,但都屬被迫出兵,不能以實力應戰,終遭慘敗。
上一篇:長期征戰,外強中干
下一篇:長達二十八年的飛機優先發明權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