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談兵敗于實踐
公元前259年(周赧王55年),秦國入侵趙國屢屢獲勝。趙國名將廉頗面對敵強我弱形勢而堅壁清野、不與強敵拼殺。秦國無奈于廉頗的堅守戰略,就派特務到趙國去施反間計,并散布謠言說:“秦國只怕趙奢將軍的兒子趙括,而廉頗算得了什么,他快要投降了?!壁w王信以為真,就派趙括去前線替換廉頗為將。
當初,趙括學兵法時,光會紙上談兵,還自以為天下無敵,甚至還瞧不起他的父親——大將軍趙奢。趙奢生前曾告誡說:“如果趙國以后任用自己的兒子趙括為將,那么使趙軍滅亡的必是趙括!”
趙括之母也深刻了解趙括,因此她竭力上書趙王,反對任用自己的兒子為將,她說:“他父親當將軍時,大王以及王家貴族賞賜給他的東西,他全部分送給軍中的文武官吏們,并不占為己有,而且在接受命令開赴前線去作戰時,還從來不考慮家中私事。可是,如今趙括當了將軍卻自以為了不起,還趾高氣揚地召見軍中大小官吏,使得他們都不敢抬起頭來看他一眼。大王賜給他的金銀綢緞,他都收藏在自己家中,并且還每天察看那些好地好房盡量收買,實在私心太重!大王別認為他象他父親,其實他們父子二人的思想品質大不相同,希望大王千萬別派遣他去當前線總指揮!”不料,趙王并不接受這一意見,仍固執己見地派遣趙括開赴前線去了。
秦王得知趙括取代了廉頗,就改派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且任王龁為副將,一起去與趙括對陣。
趙括來到前線后就全部改變了原有的規章制度,還調換了一批軍官,然后出兵與秦軍交戰。秦將白起即假敗而逃,暗中卻埋伏下左右兩股軍隊,以斷趙軍后路。趙括軍“乘勝”追擊來到秦軍營壘,但攻不進去,再想撤卻無退路了,反而遭秦軍圍困,斷糧達四十六天之久。于是,趙括親率精兵企圖突圍,結果被秦軍射死,并導致四十萬趙兵全部投降。后來白起又用詐計把趙國降兵全都活埋了,僅留下二百四十個少年降兵放生歸趙。趙國為此引起全國驚恐。
這一沉痛教訓,不僅說明軍事家既要學軍事理論,更要有作戰的實踐經驗,切忌紙上談兵、脫離實際;而且還說明任何領導干部只有象趙奢那樣一心為公、體恤臣民,才能使事業振興。否則,如趙括那樣妄自尊大、以權謀私,就難免身敗名裂、死無葬身之地的下場!再則,還說明,作為一個領導,無論命官還是任將,都必須事先進行深入的了解和考察,切忌以門庭出身論人、以父兄之功任人,切不可輕信其本人或其同伙的吹噓不實之詞。
上一篇:紙上談兵終成患
下一篇:終南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