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忌諱
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的教育政策,一方面重視儒士,讓他們做官,為他的新政權服務,另一方面又對知識分子取嚴重的不信任態度,猜忌他們,對不同意見者進行鎮壓,特公布法令說,“四海之內的人,都是帝王的臣屬,都應該為帝王服務,環宇之中士大夫有不愿為帝王服務的,就是自己把自己列于為帝王服務的屬臣之外,對于這種人,就應該殺其頭而滅其家。”對自認為不忠于朱明王朝的一些官吏和知識分子所進文件進行檢查,吹毛求疵、編造莫須有的罪名加以迫害,特別是因為他是以農民起義而起家,長期被正統觀念看作“賊”,和他曾經做過和尚(“僧”),所以對與“賊”和“僧”相同的音字特別忌諱,總認為是讀書人在變著法子揭他的老底,于是肆意牽附,形成洪武時期的文字獄禍,成了中國教育史上又一黑暗時期。如杭州府學教授徐一夔,在所寫賀表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為世作則”(意即您是天生的圣人,世人的楷模)等語,朱元璋看了大怒說:“生”就就暗示我曾經做過和尚,“光”是剃頭,也是諷刺我做過和尚,“則”是“賊”,是暗示我是強盜出身。于是就把他斬了。這一時期還有大批教師、學官,被加上“大不敬”的罪名,慘死于文字獄禍。清人趙翼在《明初文字之禍》一文中列舉了許多因文字著述而被濫施殺伐的案件,如,浙江府學教授林元亮,為海門衛作《謝增俸表》,因內有“作則垂憲”而殺頭;北平府學訓導趙伯寧為都司作《萬壽表》,因內有“垂子孫而作則”被殺頭;福州府學訓導林伯璟,為按察使撰寫《賀冬表》,因為有“儀則天下”而殺頭;桂林府學訓導蔣質,為布按作《賀正表》,因文內有“建中作則”而殺頭;常州府學訓導蔣鎮,為本府作《正旦賀表》,因文有“睿性生知”而殺頭;澧州學正孟清,為本府作《賀冬表》,因文有“圣德作則”而殺頭;陳州學訓導周冕,為本州作《萬壽表》,因文有“壽域千秋”而殺頭;懷慶府學訓導呂睿,為本府作《謝賜馬表》,以文有“遙瞻帝扉”而殺頭;祥符縣學教賈翥,為本縣作《正旦賀表》,以文有“取法象魏”而殺頭;毫州訓導林云,為本府作《謝冬官賜晏箋》,以文有“式君父以班爵祿”而殺頭;尉氏縣教諭許元,為本府作《萬壽賀表》,以文有“體乾法坤,藻飾太平”而殺頭;德安府學訓導吳憲,為本府作《賀立太孫表》,以文有“永紹億年,天下有道,望拜青門”而殺頭。本來上面這些話都是傳統的歌功頌德的常用語言,本在逢諛,卻成為了死罪的根據,其原因,除“則”與“賊”、“生”與“僧”近外,有如“帝扉”(帝王的門)與“帝非”同音,“法坤”與“發髡”(剃頭)同音,“取法”與“取發”同音,“有道”與“有盜”音同,“藻飾太平”與“早失太平”同音等。
在這種任意的文字獄禍下,當時舉國上下,人人自危,真弄得京官每天早晨入朝上班,必定要與妻室兒女訣別,到晚上平安歸來才互相慶賀,以為又活了一天。朱元璋這種亂定學宦儒士的罪名、妄加誅殺的行為,不是偶然的,而是明代君主專制主義發展的具體表現,它不僅對明初,而且對以后的教育政策也起了極壞的影響。
上一篇:朱元璋的南北榜案
下一篇:朱爾·佩羅的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