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持久戰
毛澤東著,發表于1938年。這是毛澤東同志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的講演,全文分21個部分120小節。首先論述了問題的提出和問題的根據。問題的提起是當時在中國流行的中國必亡論和中國速勝論,據此毛澤東提出中國的抗戰是持久戰,最后的勝利是中國的。毛澤東將日本的國力兵力與我國的實際情況加以對比分析,提出了問題的根據。接下來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方面駁斥了亡國論的說法,同時論述了妥協的危機依然存在,但卻能克服。認為革命戰爭是一種抗毒素,能起到促進政治進步、消除腐敗的作用。毛澤東認為速勝論與亡國論同樣不可取,中國抗戰只能是持久戰,并論證了敵我的優劣對比。毛澤東將持久戰劃分為戰略防御、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三個階段。戰爭的特點是犬牙交錯的,是為永久和平而戰的。戰爭的目的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在戰略戰術方面本文也有精辟的論述:防御中的進攻、持久中的速決、內線中的外線、主動性、靈活性、計劃性、運動戰、游擊戰、陣地戰、消耗戰、殲滅戰、柔敵之隙的可能性等。最后論述了抗日戰爭中的決戰問題,認為兵民是勝利之本,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這一階段的最中心的任務是: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的勝利。這篇文章解決了許多人頭腦中不正確的思想。同時,毛澤東運用兵策、謀略,判定了一系列正確的戰略、戰術,對抗日戰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上一篇:西方謀略家格言錄
下一篇:讀史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