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盆景何日走出低谷
中國盆景藝術,歷史悠久。據資料與文物表明: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就已盛行一時了。到了宋朝,盆景的形式與內容已相當豐富,經常有梅、蘭、竹、菊、松、柏的出現,注重詩情畫意的再現。及至元朝,原有的盆栽形式已不能使人滿足,人們注意到將大自然的妙景濃縮于一盆。如劉鑾的《五石匏》中談到:“今人以盆盎間樹石為玩,長者屈而短之,大者削而約之。或膚寸而結實,或咫尺而畜蟲魚,概稱盆景……。”此時的盆景趨向于小刑,稱作“些子景”。到了明代,盆景開始考究格式,一些專著相繼問世。如萬歷年間屠降所作《考盤余錄》,天啟年間文震亨所作《長物志》中有《石玩篇》,林有麟《素園石譜》等,都評述了盆景剪扎的精湛技藝。到了清代,盆景藝術成為園林中的不可或缺的素材,藝術形式相當廣泛,材料非常豐富。清末以后,中國戰事連年,備受帝國主義的壓迫欺凌,盆景事業蕭條暗淡,日趨埋沒,遠遠落后于日本。
與此相反,東鄰日本的盆景去蒸蒸日上。日本的盆景藝術源于中國的宋、元間,一些使節、商人、留學生將這一中國技藝傳到日本。明末,遺臣朱舜水不甘臣服滿清,流亡日本,將更多的中國文化和盆栽藝術傳到日本。日本的盆景在中國傳統的基礎上又發揚光大,別樹一幟,既具有東方的文化色彩又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二戰以后,日本又將盆景藝術傳到歐美各國。從此日本盆景名揚天下,許多外國人士并不了解這個古老藝術源于中國。
1979年,十八國參加的西德花展上,中國的盆景首次令西方人傾倒,外國人第一次感到中國盆景的源遠流長,第一次認為“中國人比日本人更有將小樹培養成大樹形態的耐心……”這以后,我國的盆景多次參加國際花展,捧回了許多閃光的金杯,我國的盆凡開始走向世界,開始出口到世界各地。
然而,中國盆景并沒有真正走出低谷,世界上大多數的市場仍然在日本人手里。由于長期以來的閉關自守、固步自封,落后的栽培技術與傳統的制作方式還在束縛著貧景的外向型發展。日本人承認我們的盆景藝術水平之高,但也指出了科學水平之差。
源于我們的藝術,我們自己不創新、不發展,別人學到之后,會趕上并超過我們。到了這種時候,我們不得不轉過身來向別人學習了。中國盆景的路還很長、很長……。
上一篇:中國的鐘表發明
下一篇:中國羽壇明星大量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