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體育與奧運會
1894年在法國教育家顧拜旦及其國際同行的努力籌措下,成立了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并制定了該會章程和作出了于1896年舉辦第一屆奧運會的決定。隨后,便向各國發出通知。
當時,我國清朝政府也收到了邀請參加第一屆奧運會的通知。這個通知是由法國駐華使節轉送的。但是,當李鴻章見了之后,根本不理解是怎么回事,不知“奧林匹克”為何物,便放置一邊了,也沒有做出任何答復。這樣,便沒能從第一屆開始與奧運會發生關系。
對這件事,當然還有一些傳聞或稱趣聞呢,說李鴻章雖不懂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干什么的,但又怕在洋人面前丟丑,便把通知交給手下人去“承辦”,若洋人問起此事也好應酬。于是手下人便苦思其意,想了一些點子出來。既然是運動會,猜想一定是打擂臺比武之類的吧,就找了幾個據說會“法術”的和尚來;和尚們被召來,以為要念一臺經,就帶來了銅鈸、木棰之類的器械。之后,一個似乎了解運動會可能比賽投擲之類的官吏,便說:“你們今天先試試,看手里的鈸能扔多遠吧!”于是,和尚們用力把銅鈸扔將出去,那玩藝扔起來發飄又旋轉,大概和尚們也有些雜技才能,竟使鈸在院中轉了三圈又落回他手中。那管事的官吏就去請示,他上級又派人問了問洋人,問洋人能扔出去后轉多少圈。那洋人聽了好笑,不知是何等運動項目,便順口應道:能轉幾十圈。于是清政府官吏以為轉不過洋人,便叫和尚回寺了。
這傳說大概是一則民間故事,但反映了當時清政府對體育一無所知,也無暇關注的實際情況吧!
辛亥革命后,尤其“五四”運動之后,外國體育逐漸傳入中國,于是,越來越多的人對奧運會有所了解了,到1931年中國全國性的體育組織“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成立并被國際奧委會承認,才總算有了與國際奧運會發生關系的機會。于是,在1932年第十屆奧運會時,中國才第一次參加,劉長春作為中國體育代表團的唯一運動員,出現在奧運會賽場上。
雖然劉長春在100米、200米預選賽時失利,400米又棄權未參加比寒,但是它的影響是巨大的。——從此,國人對奧運會更加關注了,對體育的發展確有所推動。
若從第一屆就參加,那怕成績再差,甚至鬧出笑話,也不致造下這體育史上36年間與奧運會沒能發生關系的遺憾!
上一篇:中國人是自然風景園的創造者
下一篇:中國十大古典悲、喜劇中沒有《牡丹亭》、《望江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