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自違令·自刎汜水
劉邦彭城之敗后,吸取教訓、重整兵馬,采納謀士張良等人的建議,在地險糧足的滎陽、成皋一帶成犄角之勢設防,采取守勢,積蓄力量,等待時機。同時,聯絡英布、彭越等搔擾楚軍側翼和后方。項羽對劉邦的戰略有所認識,遂率軍猛攻滎陽、成皋,迫使劉邦逃走,項羽為了穩定后方,留下大司馬曹咎、長史司馬欣等固守成皋,自己率軍東擊彭越,以解決彭越在后方破壞楚軍補給線的困擾。項羽臨行前,告誡曹咎說:“你要謹慎地守住成皋。如果漢軍來挑戰,千萬不要與他們交戰,只要擋住他們,勿使其東進就行。我十五日之內必定可以平定梁地,然后回來與你會師?!?/p>
漢高祖3年(前204年)10月,劉邦見項羽率主力東進,想乘機奪回滎陽、成皋防線,但懼于曹咎等防守成皋,又想放棄滎陽、成皋而退守鞏縣、洛陽。謀士酈食其向他闡述了滎陽、成皋的戰略地位,使劉邦下定了奪回成皋的決心,率軍向成皋楚軍挑戰。開始,無論漢軍如何叫陣、挑釁,曹咎謹記項羽的命令,堅守不出,漢軍亦無計可施。隨后,漢軍采取激將之法,派士卒連續五、六天在陣前辱罵楚軍,曹咎終于按捺不住,十分惱怒,遂違背項羽的命令,率兵出擊。當楚軍欲渡汜水與漢軍交鋒時,士卒僅渡一半,漢軍乘勢掩殺過去,大破楚軍于汜水。曹咎、司馬欣見大勢已去,自刎于汜水上。漢軍奪回成皋,并進而扼守廣武山,在滎陽以東包圍了楚將鐘離昧。項羽聞知成皋失守,亦被迫引兵回還,東進掃平彭越的戰略半途而廢。此一戰之后,漢軍開始由被動而居主動。
楚軍成皋之戰的失利,完全是由于曹咎不能屈伸,受辱而怒,違抗軍令造成的。戰爭中,一戰之得失,關系整個戰爭局勢的發展,無論個人的意見如何,都萬不能以意氣用事而破壞全局戰略。曹咎之死,實屬咎由自取。
上一篇:擅自行動·一敗俱敗
下一篇:散文詩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