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根固本: 曹操大破呂布》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呂布的部將薛蘭、李封駐軍巨野,曹操向他們發動進攻,呂布前來援救,被曹操擊敗,退走。于是曹操斬殺薛蘭等人。
曹操駐軍乘氏,因徐州牧陶謙已死,便準備先奪取徐州,回來再攻打呂布。荀彧說:“從前高祖守保關中,光武帝占據河內,都鞏固基地以控制天下,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所以雖有困頓失利,但最終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將軍本來從兗州起兵,平定山東之亂,百姓無不對您心悅誠服。而且,兗州處于黃河與濟水之間,是天下的沖要之地,如今雖已殘破,但還易于自保,這正是將軍的 “關中”、“河內”,不能不先把這個基地安定下來。現在,已擊破李封、薛蘭,如果分兵向東進攻陳宮,他必然不敢再有西進的打算,我們便乘機收獲已成熟的麥子,節衣縮食,儲備糧草,就可以一舉擊敗呂布。擊敗呂布后,再向南與揚州刺史劉繇結盟,共同討伐袁術,控制淮水、泗水一帶。如果現在不管呂布,而去向東攻徐州,多留兵則出征兵力不足,少留兵則只有讓全體百姓守城,不要說收麥,連上山砍柴也不能進行。呂布乘虛進攻,民心就會更加動搖,只有甄城、范縣、濮陽可以保全,其余的城都會失去,那就等于您不再占有兗州了。如果出征不能平定徐州,將軍將回到哪里去呢! 而且陶謙雖然已死,徐州并不容易滅亡。那里的人接受往年失敗的教訓,必然因畏懼而團結一致,內外呼應。如今東邊徐州的麥子已經收割,他們必定堅壁清野,等待將軍。既攻不下城,又搶掠不到物資,不出十天,十萬大軍還沒有作戰,已先自陷困境了。上次討伐徐州,您曾實行威罰,徐州的子弟們想到父兄的仇恨,必然人人固守,不肯投降,即使您能攻破城池,仍不能使他們歸順。在考慮事情時,經常要有舍此取彼的選擇,取以取大而舍小,可以求安全而舍危險,可以在不威脅根本穩固的前提下采取權宜之計。現在東征徐州,并不符合以上三個取舍標準,請將軍仔細斟酌。”曹操這才打消了東征的念頭。
呂布再次從東緡出發,與陳宮率領萬余人來進攻曹操。曹操部下的士兵全都出去收割麥子,在營中的不到一千人,難以守住營寨。在營寨西邊有一條大堤,南邊有一片茂密深廣的樹林。曹操把一半士兵埋伏在堤后,另外一半士兵暴露在堤外布下陣勢。呂布的軍隊逼近時,曹操才命輕裝部隊挑戰,等到兩軍廝殺在一起以后,伏兵才登上大堤殺出,步兵與騎兵一齊沖鋒,大破呂布的軍隊,直追到呂布的營寨才返回。呂布當夜撤退。曹操又攻下定陶,分兵平定各縣。呂布向東到徐州投奔劉備。張邈跟隨呂布一起,又讓自己的弟弟張超帶領家屬退守雍丘。
呂布初見劉備時,十分尊敬,對劉備說:“我與你都是邊疆出身的人,我見到函谷關以東諸州、郡起兵,目的是討伐董卓。但我殺死董卓后,來到關東,關東的諸將領沒有一個接納我,而都要殺死我!”呂布請劉備到自己帳中,坐在妻子的床上,讓自己妻子向劉備行禮。又設酒宴款待劉備,稱劉備為弟。劉備見呂布語無倫次,外表上與他應酬,心里并不愉快。
荀彧的韜略思想是:“深根固本以得天下。”這實質上是建立根據地的思想。漢高祖劉邦,光武帝劉秀之所以能最后奪取政權,關鍵在于他們均建立了牢固的根據地,這樣,進可勝,退可守,盡管偶爾出現困厄遭到失敗,也不致于有根本的危機,并且最后能夠奪取勝利。而建立牢固的根據地,必須拔除釘子,消除隱患,解決肘腋之敵。在這一前提下,作東攻滅陳宮、呂布之策,在韜略邏輯上,是順理成章的。荀彧在作了正面陳述外,又作了反面說明,荀彧最后羅列三條權衡決策標準,一是取大而舍小,二是求安全而舍危險,三是采用權宜之計時不影響到根本穩固。從這三條韜略價值取向上衡量決策的正確與否,就十分清楚了。曹操放棄了攻取徐州的計劃,正是基于這一點。
曹操善于以少勝多,以弱擊強,輕兵挑戰,奇正互用,乘其不備,后發制人,從而取得了勝利。
上一篇:《深根固元,強本弱敵》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深謀遠慮:諸葛亮去世》三國謀略智慧大全